随着中国的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日益攀升,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正在避免使用美元或是想方设法抵消美元不断贬值的影响。据给中国供应商与国际买家搭桥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Alibaba.com)统计,该网站的近70万中国供货商绝大多数已不再使用美元来结算非美国交易,以尽力降低汇率风险。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David Wei)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
“它们纷纷转向欧元、英镑、澳元,甚至用人民币报价。”此外,他补充称,美元报价的有效期现在通常只有7天,以前则通常是30天到60天。
长期以来,美元一直是中国和世界各地其它出口商的首选货币。但是,美元近期贬值的影响已经让出口商开始质疑,美元能否作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西方各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给中国出口商带来了不公平的优势。过去6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6.7%。经济学家预计,在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上升10%到15%。
泉州力兴服装织造有限公司(Quanzhou Leething Garment&Knitting)是一家生产男士内衣的中国企业。该公司表示,它从去年11月起,就开始鼓励客户用欧元结账。虽然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但兑欧元汇率基本未变。其它企业采用了一些更不寻常的方法,例如制定自己的汇率,因而事实上提高了价格。中国南方企业东莞市西玛玩具有限公司(Dongguan City Shima Toys)的董事长肖政(音译)表示,该公司报价的有效期为3个月,但依据的汇率是6.6元人民币兑1美元。鉴于昨日的官方汇率为7.01元人民币兑1美元,这实际上是将价格提高了5.8%。肖政表示:“我们正在考虑每两个月调整一次报价,而且准备很快推出欧元报价。”
全球供应链企业利丰公司(Li & Fung)的董事总经理冯国纶(William Fung)表示,国际买家只能接受更高的中国出口价格,尤其像是玩具这类基本上只在中国制造的产品。
虽然亚洲经济体受美欧信贷危机的影响仍然相对较小,但随着次贷危机继续发展,它们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在其年度报告中称,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将最容易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元进一步贬值的影响,因为它们非常依赖高科技出口。印尼、泰国和菲律 宾的受影响程度将会较轻。
预计该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略有放缓,但仍将达到7.7%的高水平。在中国,经济减速在一定程度上缘于政府各项经济降温措施,但强大的国内需求将抵消出口放缓的影响,经济仍将保持弹性。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印度最有可能安全摆脱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报告称:“对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仍将是主要推动力。”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失去对风险的偏好,廉价信贷可能不复存在。
联合国负责经济发展事务的助理秘书长乔莫•桑德兰姆(Jomo Sundaram)在纽约的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在印度,有人说这场危机不会影响他们,但就算是全球一些最大的经济体也无法这样轻松面对这场风暴。”在一些亚洲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比不断上涨的油价还严重,这也增加了人们的担忧。该地区已经感受到金融危机的一些冲击。在截至1月底的一年中,由于担心亚洲经济体的适应能力,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亚洲指数(Morgan Stanley Emerging Markets Asia index)下跌了14%,债券市场息差大幅上升。报告称:“如果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损失上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对亚太地区的投资可能会取消,以平衡投资组合,减轻交易利润所受的影响。”
迄今为止,亚洲经济体旺盛的国内需求缓和了出口下降的影响,但各国帮助出口商的措施并没有产生多少效果。只有在货币升值只是暂时现象的情况下,那些对出口商的直接援助措施才会有帮助。“面对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断上升,出口商必须保持竞争力。”
该报告建议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从欧美转向其它发展中地区。这种趋势在非洲已经相当明显:2000年至2006年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对非洲的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3%。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