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帮助转移就业和满足转型升级需求的关键措施。近年来,我区着力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和手段,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打下坚实基础。为服务好区内6000多家企业、38万就业者,2008至2011年,区财政共投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1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7万人次,帮助劳动力转移就业31.3万人次,其中本省劳动力6.27万人,外省劳动力25.03万人。

▲ 深入企业考察、与企业代表座谈后,省人社厅厅长欧真志对我区就业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政府推动】发挥行政主导,保障“六个到位”
在加强技能培训工作中,我区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抓好“6个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政策到位和服务到位,推动政府资源主动倾斜,为相关工作开展、创新提供有力保证。
我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区5街1镇及59个村居建立区、街镇、村居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为各就业服务平台配备1-2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并将技能培训纳入就业工作责任考评。同时按培训指标和任务保障财政投入,每年安排技能培训专项经费达1500万元。如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区专项投入3649万元,免费帮助7万多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转岗培训。
随着我区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构性缺工问题仍然存在,技能人才短缺日益突出。结合区情实际,我区先后出台了《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晋升资助和奖励办法》和《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奖励项目和标准》等政策,从多个方面给予技能培训奖励和资助,有效提升企业和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其中,对当年接收5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并在见习期满后与30名以上见习学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区财政给予3万元一次性表彰奖励;对在区内工作的技能人才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提供培训费用50%-75%的资助;对区内用人单位的技能人才通过技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技师证书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通过高级技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技师证书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给予户籍人员就读技术院校学费资助,非贫困生达2500元/年,贫困生按实际支出给予最高9800元/年的资助。
【资源调动】吸纳社会资源,完善培训网络
根据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需求方向,我区充分调动区内外各类培训资源参与我区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全力推动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在校企合作方面,通过政府搭台引导,建立开萝校企合作论坛和开通开萝校企合作网,推动区内及周边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开发区技工学校等近45所职业院校,与区内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开展订单班、双师教育、“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并逐步将这一模式向部分外省市职业院校延伸,有力拓展了人才引进渠道。
在民办培训机构培育方面,加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培育,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服务我区培训工作的主体力量,积极推进培训市场化。目前全区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技工学校11家,每年可完成技能培训近1.3万人。
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以政府公共实训基地为带动、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主体、以企业实训点及国际职业培训机构(如新加坡职总恒习)等为补充的、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职业培训网络。
【平台启动】 引入专业机构,建设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我区整合了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高端培训机构的合力,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大平台。
由广州市投资1.56亿元购置实训设备、我区配备10万平米场地并投入近6千万元进行改造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实训鉴定基地已经完成改建和装修工作,目前正进行机器安装和调试,计划于9月初正式投入运营。基地设计有实训场(室)52个,实训工位5000多个,年培训量2万人次以上。今后还可视情况由企业直接投放先进设备和教学人员,共同培训企业急需人才,并开展先进技术工艺合作研发等活动。该基地对促进我区就业、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将起到巨大助推作用。
我区还引入了国内首家上市职业培训机构“安博教育集团”和国际著名的职业培训机构“新加坡职总恒习”共同办学,多途径、全方位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我区计划逐步将该项目打造成集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广州东部最大、设备最先进、综合性最强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成为我区乃至全市、全省技能人才培养输送和技术创新的一个高端平台,引领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走向新的高度和水平。
【企业行动】 引导企业参与,加大培训投入
企业主动开展内部培训活动,为员工提升劳动技能创造条件,是留住人才和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我区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大型知名企业,都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每年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成为我区劳动者技能提升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大部分企业每年投入的培训经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达2%左右,金发科技等部分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甚至达到了4%以上。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开展非常到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制度和体系。
如捷普电子,针对员工培训工作已建立培训教室15间,专业讲师团队人数达43人,培训课程达9大类105种科目,每年培训经费占工资比重达2%以上,年培训人数达6万人次。通过培训,每年有超过3000人获得职业晋升,获得了员工的高度认同。近期,该公司还租用近4万平方米场地,成立专门服务于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的“捷普大学”,进一步体现了企业对职工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
为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区在出台政策给予资助优惠的同时,还在企业、院校、培训机构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实训基地以及技能人才实训点评比和认定工作,目前已累计评出15个基地,以基地示范带头,推动全区企业不断重视和主动开展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
【员工主动】 降低员工成本,鼓励参与提升
为解决员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我区还注意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引导参与职业技能提升。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综合运用促进就业相关政策,通过实行就业准入、推行持证上岗与待遇激励等手段,引导员工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另一方面,每年由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区级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技能人才”评选等活动,对每年评选出来的1000名优秀技能人才,除了给予荣誉称号外,还给予每人1000元的物质奖励,激励技能人才进行良性竞争和提高,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力营造了人人参与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
例如联众不锈钢员工小李,报考高级钳工技能培训并通过考试拿到高级钳工证,培训费用个人仅需承担较小部分。通过培训,他既提升了岗位技能,又获得更高工资待遇,极大调动了身边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政府、资源、平台、企业和员工“五轴联动”的工作机制,我区逐步形成了技能培训工作多方参与共赢、优势互补互推的良好发展格局,为全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推动“双转移”工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