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来看,A股近年来表现乏善可陈。高市盈率的新股发行,引发了关于A股重融资轻投资的争论,而新股的高速扩容,更是压抑了沪深两市的涨势。过去十年新股上市加上再融资总额占整体货币供给比例基本低于1%:最高是2007年的1.69%,而2010、2011年分别只有0.76%、0.38%,这说明新股扩容更多还是影响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要说因为抽干市场流动性而造成股市下跌,则言过其实。
A股市场换手率位居全球第一,对于喜好快进快出的股民而言,他们也是重融资、轻投资的始作俑者之一。虽然A股饱受争议,但客观来看,仍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2011年12月13号, 上证A股收盘跌落至2248点, 跌回2001年6月指数水平, 十年指数“一夜回到解放前”。令人莞尔的是,过去十年猪肉的价格却足足涨升一倍。近几年几支重量级失败的新股发行, 更是重重打击了投资者长期作战的信心。事实上若以上证市值论,2001年市值为4.8万,2011年为15万亿,即使扣除掉十年来新股融资的2.46万亿,过去十年若以指数来论投资回报率接近2倍,相较于02年以来平均定存利率为2.54%, 可见十年指数远远跑赢了定存,并非做了场黄粱梦
与此同时,机构法人投资绩效不佳。 2011年初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发生时,共有164支基金持有其35%股权,年底的重庆啤酒更让资产管理业颜面无光,一时之间机构法人的专业形象荡然无存,很多人不免怀疑A股特殊的市场结构。数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规模明显偏小,整个市场中自然人的交易量占85%左右,而欧美等先进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有的市值达70%左右,去年我国公募基金规模缩水至2.1万亿,仅约占市值10%左右,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的市值占比目前不到5%。A股浓烈的投机气氛造成了“全民皆股”的景象,但机构法人的资金规模仍偏小,市场上专业的投资环境仍未成熟。养老金若委托机构投资,不但能引导长期投资,替代目前投资者短线进出的价差交易观念,让换手率进一步降低。
对比美国,自1978年开始逐步推行401K计划以来,401K的增速基本与股市同步,其养老金的资产规模与股市形成良性循环下迅猛增长,成为美国1978至2000年长达22年大牛市的有力推手。美股的多头行情由80年代展开,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80年的2000点到2000年的11000点,足足上涨了5倍,若加计分红再投资则报酬率远不止于此。对此各方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是温和的通胀成功开启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也有人说归功于苏联与美国在80年代末后冷战时期带来的和平红利,更有人说是1946年—1964年战后婴儿潮成长后带领美国经济进入消费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体的发达将带来资本市场的发达,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又将进一步支持经济发展。
反观来看现在的中国经济,其内涵相较于1980的美国相去仍甚远,美国1980年整体GDP产出为2.8万亿美元,调整通胀因素后约莫相当于中国在2011年的6万亿美元。但美国1980年人均收入1万美元,中国目前仅4000美元,实质购买力约为四分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经济总量或是经济结构甚至是收入分配上仍有漫长挑战。根据人口结构来看,目前老龄化速度超过预期,中国社会可能未富先老。若民众对未来无信心,目前高达50%的储蓄率可能将无法释放,更无法转化成未来的消费动能。不远的20年后,中国经济将告别目前依赖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各种利好,投资和出口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将是关注焦点。
在此背景下应思考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强发挥股票市场融资功能支持实业发展,这样一来即使经济增速有减缓,在庞大内需做后盾的情况下也可继续保有高速增长前景。其实,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股市不但拓宽其融资渠道,让创业者有所回报,更进一步鼓励创新精神;对大型公司来说,拥有持股的机构法人将发挥监督功能,避免经营阶层浪费公司资源,公司经营团队在股权稳定下可全力投入经营,深化产品发展并促进产业升级;对个人而言,养老金进入股市,亦可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果实,分享企业获利,藏富于民,缩小贫富分化,达到国家经济、企业、个人的多赢结果。
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面临内外因素的交相夹击,欧美债务危机挥之不去,出口增长将受限;而预计2012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从2011年的24%下滑至17%-18%(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减速), 花旗预估中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低于8%,全年经济增长将由去年的9.2%降至8.4%,而股市早在去年就反映了经济增速下滑与结构转型不顺的利空,过去两年中国经济最牛股市最熊的奇特现象反而成为A股市场未来的最大期待。
中国目前货币供给总量85万亿人民币,股市高速扩容与再融资的压力相较于货币供给的增速影响其实有限,集中在房产及银行理财产品导致流动性分配不均才是隐忧,目前房地产调控并无松动迹象,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两次调降存款准备金后也较去年有所回落,投资资金回流股市将是大概率事件,若能适时引导养老金入市引导长期持有、专业投资观念,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