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200期 > 协会信息
抢搭创新“动车”还需迈过几道坎? 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2-02-10
0

 

 

  目前,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安徽合芜蚌已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享有先试先行政策优势,我区也正在积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力争抢搭这趟创新“动车”。然而,与这4个“第一梯队”成员相比,我区在创新成果、土地存量等方面仍存有差距,亟待寻求突破。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暨政策体系研讨会,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创建势在必行  转型升级新契机不容错失

 

  广州开发区多项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开发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建设一流园区的内在需要,也源自示范区相关政策资源的吸引力。

 

  自上世纪设立开发区、高新区以来,开发区、高新区以远高于平均GDP增速的速度发展,并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也是政策突破的黄金期,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科技园区树立了新的标杆。作为“领头羊”,广州开发区自然不能落后于人。

 

  广州开发区已经迈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不光是产业发展,建设理念、发展规划也需要升级。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广州开发区的理念升级、科技创新带来新契机。

 

  另一方面,示范区所适用的政策极具诱惑力。根据国务院批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适用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按规定核定间接费用、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组织编制发展规划6项政策措施。

 

  这其中尤其引人注目便是进行科技金融改革。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适用国家关于股权投资基金先行先试政策;中关村还在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东湖、张江两地也开展了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探索。科技创新必须借助金融机构的雄厚实力才能获得持久动力,一旦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利好”将极大推动我区金融创新服务区的建设。

 

最新动态  全面协同创建  已获省政府批复

 

  今年市“两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凌伟宪表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去年底,市人大代表萝岗小组进行年终视察时,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红卫也呼吁市人大代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20108月出炉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两份规划报告提出,将知识城打造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也强调,将广州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成为穗深港创新轴的中心节点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增长极,成为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目前,省政府已经正式回复批准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区应该继续发扬开发区人“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开展改革探索,争取力争早日步入自主创新“第一梯队”。

 

创建难点  亟需统筹协调实现突破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就广州开发区的具体情况而言,目前存在以下4个难点。

 

    

难点一:高新区创新优势不够突出

 

  纵观目前批准的四个示范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都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而来,安徽合芜蚌的三个组成城市也都设立有高新区。而高新区由国家科技部管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工作也由科技部牵头。

  我区虽然是“四区合一”,但仅以广州高新区而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科技部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广州高新区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七,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地存在着不小差距。以2010年为例,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3413.8亿元,同期中关村的营业总收入是15940.2亿元,差距一目了然。

 

  经过20年的发展,广州高新区虽有多项指标,如人均R&D经费、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工业增加值等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但与广州开发区连续多年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一骑绝尘”相比,难免相形见绌。

 

    

难点二: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点高、改革和探索的意味浓厚,仅以广州开发区而言,难度极大,必须争取广东省、广州市的支持,综合统筹。

 

  现有4个示范区中,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本身就是省一级政府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的“产物”。而武汉东湖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湖北省成立了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组长;武汉市委、市政府也发文,明确指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承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

 

  事实上,国务院在批准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也强调省级政府的作用。在给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的批复中,都明确提到北京市政府、湖北省政府、上海市政府要统一思想,支持示范区先行先试。

 

  可以说,没有省、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谓“一纸空文”。

 

    

难点三:土地瓶颈如何突破

 

  2011年,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后,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在接受采访时坦承,与北京中关村和武汉东湖相比,“规模是张江最为纠结的地方”。因为张江高新区的面积是42平方公里,只有中关村科技园区的1/6、东湖高新区的1/10,但产值却接近中关村园区的1/2

 

  同样的“纠结”也发生在我区。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过多年开发后,土地存量不足。依托开发区成立萝岗区以后,我区面积达到了393平方公里,但其中规划了123平方公里作为知识城用地。剩余的土地多是山地、林地,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广州高新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目前有“五园一岛”,但比起中关村的“十园两带”和张江园区的“遍及全市”,差距明显。在萝岗区域内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能否扩充“飞地”,整合其他区域的土地资源和创新要素,是值得相关部门思考的命题。

 

    

难点四:面对深圳高新区激烈竞争

 

  目前批准的4个示范区中,一个位于华北、一个位于华东、两个位于华中地区,从国家战略层面和地域均衡发展考虑,华南地区也应该设置一个示范区。而作为华南地区自主创新“重镇”的广州开发区,不乏机会。

 

  但是广州开发区也面临各方面的竞争,首当其冲便是深圳高新区。深圳是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深圳高新区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而在其它五个试点园区中,中关村、东湖、张江都已“升格”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深圳高新区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14亿元,专利申请量达12158件,其中发明专利8947件。依托深交所的优势,深圳高新区在科技金融方面走在前列,目前园区已有上市企业69家,储备了拟上市企业860家,拟进入“新三板”挂牌的企业210家。众所周知,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科技金融方面的探索,从这一点上说,深圳高新区比我区更具优势。

 

相关链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3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要求其在科技金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税收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试先行。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安徽合芜蚌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相关政策含金量极高,包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其发展建设还能得到科技部牵头的部际协调小组的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科技园区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园区正在筹划创建。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