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172期 > 协会信息
能耗少 效益高 空气好 ——我区低碳经济发展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11-07-08
0

 

 

  “十一五”时期,我区低碳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为我区“十二五”进一步提升低碳发展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过去5年,我区通过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发展低碳产业、推广低碳技术、加强低碳经济政策引导为抓手,低碳经济真正做到了“效益好、能耗少、空气好、用地少、赚钱多”。今后5年,我区将坚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率先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区。          

                        

                  419,环保部调研组指导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规划先行>>   为低碳经济发展营造好环境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而环境的营造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因此,我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坚持规划先行和环保优先的理念。我区先后编制实施了《广州开发区循环经济规划》等数十项规划和方案,全方位吸收了“功能分区”、“项目分类”、“清洁生产”等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其中,我区编制的《萝岗中心区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广州国际生物岛循环经济技术规划》和《广州开发区公共机构节能规划》,通过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区域大力推广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LED光源、风光互补照明等技术,推进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和市政设施节能。

 

  同时,我区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建设并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努力为打造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宜业宜居示范区创造条件。近年来,我区高水准建设“九通一平”基础设施(“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十一五”期间,投入50亿元全面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二期工程,建成全覆盖的污水处理系统,推进8个水质净化厂新(扩)建工程和配套管网建设,目前全区污水处理能力已超过37万吨/日。全区供水、电、汽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建成火电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建成绿道140多公里,建成香雪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示范区,全区绿地率超过45%

 

  “十一五”期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预计将近20.87%、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水平大幅下降,全面完成广州市下达的指标。

 

制度创新>>   为低碳经济提供政策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区已从用地、用水、财政资金引导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我区形成了以“管地”、“腾地”、“找地”为核心内容的集约用地管理机制。管地就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规范用地条件,建立项目用地“前评审”、“后评估”制度。腾地就是收回、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找地就是整理、返租农村建设用地。目前,全区平均投资密度要求达到1000美元/平方米,广州科学城片区投资密度达到1500美元/平方米以上。“广州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获国家高度肯定。

 

  在节约用水方面,我区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精神,我区在全国范围率先实行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同价政策,通过运用价格政策营造我区低碳产业低成本发展环境,推动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此项改革属全国首创。

 

  多年来,我区还通过财政资金示范和引导,通过对现代产业、水资源价格、土地集约节约管理、科技政策、自主创新、创意产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技术平台建设和产业联盟等方面加大投入,有效带动了各方面对低碳经济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有效推动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促进废弃物有效利用和再资源化,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生态保护协调推进。

 

体系形成>>   集聚高新产业实现低碳化

 

  在招商引资上,我区对所有入园建设的项目按照“七个一律”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2005年率先建成了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7年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启动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省市循环经济重点示范企业150余家,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6.8

 

  近年,我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新、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一大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向我区聚集。围绕8.5LG面板、玛莎罗等龙头项目引进上下游高附加值项目,促进一批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向总部或区域工业总部转型,稳步推进产业梯度转移。

此外,充分利用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发建设契机,重点引进发展研发服务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等高端知识经济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更要围绕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动汽车等与低碳经济紧密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区共有迪森热能、香雪制药、阳普医疗、海格通信、高新兴通信和达意隆包装等20多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成功上市。华德工业、赫尔普复合材料、粤首实业、中科天元、英铂光电、南科电子等一大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蓬勃发展。此外,我区还积极利用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六大支柱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2010年,我区高新技术产品预计实现产值1750亿元以上,约占工业总产值的41%

 

节能减排>>   扶持重点项目 推进示范园区建设

 

  近年来,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广州开发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和自愿清洁生产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施了《广州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广州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实施办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低碳绩效保障体系。

 

  我区积极扶持一批循环经济重点示范项目的发展。近年来,我区通过安排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扶持了宏昌电子“中水回用项目”、科城环保“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等一大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建设,较好的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超过30亿元,初步估算节约50多万吨标煤,节电1亿多度,节水600万吨,减少SO2排放2万吨,回收固体废弃物6万多吨,有力推进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我区循环经济的支持。组织一大批项目申报国家和省市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迪森热能“乳化焦浆”、万绿达集团“废旧塑料再生改性”和珠江钢铁“电炉余热发电工程”等项目获得国家循环经济专项资助超过2680万元。科城环保“废弃物回收利用基地”等6个项目列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联众不锈钢“废酸资源回收再生”等7个项目成功获得广东省、广州市工业重点污染源防治循环经济工艺推进模式示范项目经费超过1700万资助。

 

  同时,我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支持力度,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目前已有40多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超过150家企业正在积极推行。我区完成23家列入广东省“双千节能行动”重点耗能企业2006-2009年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累计节能量为47.8312万吨标煤,完成计划节能量的162.8%,获省考核组充分肯定。我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得分每年度居全市各区(市)之首。

 

相关链接:亮点

 

 ● 我区万元GDP能耗、耗水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去年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案例。我区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副省长林木声批示:“广州开发区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请省环保厅注意总结推广”,副省长宋海批示:“广州开发区加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

 

 ● 2010年,我区为区域企业提供低碳服务并推广培育碳管理,完成了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在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该项目不仅能引导企业更好地应对低碳发展战略,帮助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规避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冲击,还对我区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规划和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探讨建立碳交易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