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群体,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像进入技术商业化运作那样进入技术创新的博弈,不过他们正在路上。
【文/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教授 Anil K. Gupta】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份的召开,届时有关中国将继续崛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力量的一些国内议题肯定会予以揭晓。中国领导人首要关注的是知识产权问题、私有产权问题,教育问题和经济改革的深化问题。因此一个根本性的主题就是,这些议程将对中国继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航者会进一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如中国业已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一样,中国的创新理念现状所导致的全球市场阻碍也同样显而易见。但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这在不小的程度上要归功于个体层面上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企业家的社会,从总的格局上看,在未来的30年中国势必会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中国人民正坚持不懈地寻求下一个发展机遇。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创业者文化的日益高涨,这种机遇随处可见。
单从大多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的经济已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仍在不断地迅速增长。截止到今年年底,中国的经济实力将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并有望在30年之内超过美国。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不仅有13亿消费者加入到世界大家庭中,而且还带来了将近8亿的劳动力。至少对大批消费类产品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制成品价格。尽管最近有一些中国的产品因安全或质量问题被召回,但是只要这些问题在一两年内得以重视并很好解决,中国的经济势必会变得更加强大。国际性企业和经济体常常从以往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中国的公司和中国经济也会如此,尤其是当政府认识到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是主要问题所在时,不是去回避,而是正视问题并积极予以解决。
中国政府最新推出的五年计划是要致力于构建中国的竞争优势,这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制造业效率,还包括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大多数观察家、企业家和政治领导人公开承认中国在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但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推动创新向前发展。
政府已经大幅度增加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经费预算,特别是在科学和工程学科方面。中国科学院也大幅增加了选派到美国和欧洲高等学府进行深造的硕士生人数,并为他们提供为期一年的奖学金资助。政府机构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风险投资中去。政府也给与高新科技园区更多的资金支持,并为在科技园区内创业的企业机构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
例如,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设在中国的EMBA项目的一位毕业生,最近创办了一个信息技术企业并将总部设在了北京的科技园区。他因此从地方政府获得了5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如果他的公司能够在三年之内返还这笔投资资金,这将是一个无息贷款。如果不能按时返还的话,这笔投资将会转为股本。
更有其他迹象表明中国人民创新的思想和热情正在被不断地点燃。政府已相当重视知识产权法规的执行,鼓舞人们不断开发新技术,获得专利,和开办科技型公司。
为财富而创业,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从不缺少风险资本。即使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最初通常仅限于投资美国的信息技术或生物技术公司,而现在也开始在中国寻找多样化的有望成功的机会并对其进行投资。然而,资助性的天使启动基金先天不足。许多创业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概念转化为产品样品原型,以至最终市场化。这关键的第一步在美国是可以通过资助性的天使启动基金开始的,然而天使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幸运的是,那些羽翼未丰的创业者也有一些良好的机遇,例如,史密斯商学院一年一度举办的“中国商业计划书大赛”。它为提交优秀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提供5万美元的总奖金做为创业资金,同时还提供培训机会以及参加史密斯商学院Dingman 创业中心举办的创业单独指导与咨询。
对于那些专注的企业家来说,中国到处充满了机遇。美国大多数创新都体现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 这种成熟的经济形态与中国的现状有所不同。在中国,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掘创新机遇:例如,你可以开办学校向儿童教授英语,建立新的咖啡连锁店或开发一种崭新的零售理念。
目前,大量新兴企业为商业模式型企业,而像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谷歌(Google)那样的公司并不多见。即使是一些非常成功的公司也是通过利用现有技术来服务市场需求的,这与白手起家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尖端科技的创业迥然不同。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使技术商业化的机遇非常明显且十分巨大,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采取成熟的现有技术和利用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要么自己白手起家创建一种崭新技术。目前,大多数创业者倾向于采取第一种安全的方式。作为群体,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像进入技术商业化运作那样进入技术创新的博弈。
不过,此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对开发与研究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和创业者投资力度的增加,我们一定会看到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活动在中国的繁荣。五年之后,中国的企业家创建企业时,将不仅仅着眼于中国市场,全球市场也会是他们注目的焦点。这是顺理成章的趋势,也是一条正在演绎的发展道路。
中国企业家杂志-CNEMAG.com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