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月19日开始才是春运,但是回家的车票话题已经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25亿多人的春节大迁徙,使得“春运”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敏感都难。
几天前,位于上海的《东方早报》报道,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 “哪有人不想家啊,不回去总有不回去的难处。”熊良山说。
按媒体报道,使熊良山夫妇不能返家的难处主要是两个成本,一是金钱成本:火车票231元+16元+吃饭20元+转大巴车69元=336元;再就是时间成本:火车31个小时+1个小时大巴车=32个小时,排队10小时。
如果我是熊良山的乡亲长辈,我就要好好说道说道这两口子,所谓亲情大如山,尽管回家很艰难,票也不好买,但春节回不了家,平时总能回家吧。因为行路难而多年不敢回家,这对夫妇做得有点过了,在反映农民工春节返乡难这个话题上,媒体选择的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了。
尽管熊良山的例子有点极端,但它却反映出中国春运的一种新趋势: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税收持续增长,铁路里程不断加长,车速也一直在提高,但每年春运的紧张形势,却似乎并未随之缓解,老百姓的返家路甚至有越来越难的倾向。
如果说熊良山一家尚属个案,那么去年新发生的珠三角农民工组摩托车大军返乡现象则涉及有十万之众。据当时的《南方日报》报道,春节前10天,由佛山、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返乡农民工组成的1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他们拖家带口,餐风露宿,千里奔驰,只因为票难买和票太贵两点原因。
春运紧张是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居民城乡二元分布格局、出行习惯、运力限制等深层次原因,至少从目前来说,“根治”春运紧张可说是一种奢求。因此,有关管理方一直本着改良的原则应对春运,在2009年,胡锦涛就针对春运下过这样的指示:“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铁路部门去年也推出过实名制购票这样的改良新举措,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
多年以来,春运的主要问题一直是“票难买”,不太存在“票太贵”的问题,而现在的情况则是,“票难买”的老问题还未改良,却又出现了“票太贵”的新问题,票价高昂又成了妨碍国民回家团聚的一大门槛。
“票太贵”为什么成了中国春运的一个新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可能是民众用于购买车票、春节回家的可支配收入较以往减少了,以至囊中羞涩,使车票支出在群众眼里的相对价值变高了;其二,可能是车票普遍涨价了,老百姓因为回家团聚而肩负的负担变重了。
或许,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众所周知,近年来,虽然中国的GDP和政府税收一直在高速增长:据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除了2009税收同比增长9.8%外,其余年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2倍于同年GDP增速。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很难赶上GDP和税收的增速,这就导致老百姓拥有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比例中的缩水,再加上物价上涨,教育、医疗、住房几座大山的重压,如果说一些群众因此对返家支出变得更敏感也很正常。
尽管熊良山的例子有点极端,但它却反映出中国春运的一种新趋势: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税收持续增长,铁路里程不断加长,车速也一直在提高,但每年春运的紧张形势,却似乎并未随之缓解,老百姓的返家路甚至有越来越难的倾向。
如果说熊良山一家尚属个案,那么去年新发生的珠三角农民工组摩托车大军返乡现象则涉及有十万之众。据当时的《南方日报》报道,春节前10天,由佛山、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返乡农民工组成的1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他们拖家带口,餐风露宿,千里奔驰,只因为票难买和票太贵两点原因。
春运紧张是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居民城乡二元分布格局、出行习惯、运力限制等深层次原因,至少从目前来说,“根治”春运紧张可说是一种奢求。因此,有关管理方一直本着改良的原则应对春运,在2009年,胡锦涛就针对春运下过这样的指示:“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铁路部门去年也推出过实名制购票这样的改良新举措,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
多年以来,春运的主要问题一直是“票难买”,不太存在“票太贵”的问题,而现在的情况则是,“票难买”的老问题还未改良,却又出现了“票太贵”的新问题,票价高昂又成了妨碍国民回家团聚的一大门槛。
“票太贵”为什么成了中国春运的一个新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可能是民众用于购买车票、春节回家的可支配收入较以往减少了,以至囊中羞涩,使车票支出在群众眼里的相对价值变高了;其二,可能是车票普遍涨价了,老百姓因为回家团聚而肩负的负担变重了。
或许,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众所周知,近年来,虽然中国的GDP和政府税收一直在高速增长:据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除了2009税收同比增长9.8%外,其余年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2倍于同年GDP增速。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很难赶上GDP和税收的增速,这就导致老百姓拥有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比例中的缩水,再加上物价上涨,教育、医疗、住房几座大山的重压,如果说一些群众因此对返家支出变得更敏感也很正常。
要解决“票太贵”的问题,除了铁路部门推进改革,加强监督,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之外,政府对高铁、动车票价实施必要的补贴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据铁道部透露,在国外铁路票价大部分由沿线各地政府补贴,而在中国却仅有成灌铁路实现了“补贴制度”。之前,中国已经在高铁建设上投资了数以万亿的资金,何吝再投一部分资金补贴票价,拉动以起画蛇点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