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136期 > 协会信息
建长效机制 实现“高产量” 备足地 盘活地 用好地
发布时间:2010-10-22
0

1014日下午,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石奇珠,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新华,区政协主席官展平等区领导在萝岗国际会议中心见证了刘村经济发展用地返购签约仪式。刘村经济发展用地的返购模式,将有效解决我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变零星开发为连片开发,为我区盘活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开创了先河。
  此前,我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清理闲置用地工作,在土地资源日益宝贵的当下,坚决不让一寸土地晒太阳。此次清理共涉及企业17家,预计可收回闲置土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
   
近年来,我区通过在管地、用地、清地等环节上厉行改革,在处置历史闲置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建立起集约节约用地长效机制,在土地硬约束条件下,形成适合我区区情、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独特用地经
  我区土地利用工作获得各方充分肯定。20088月,我区获批成为广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区。在200910月召开的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称赞我区是土地集约利用典范中的典范

破题:“零地招商引来优质项目

  在建设用地紧缺的大背景下,集4个国字级经济功能区于一身、但总面积只有7.882万平方米的广州开发区,仍能充分保证新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发展,并连续多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秘诀何在?
  用地紧张既是挑战,也是我们今后招商选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实现经济转型的良好机遇。既然增量极为有限,只能盘活存量。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凌伟宪一语道出我区的高招。实际上,早在2005年,我区就对开展集约用地和清理闲置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作为提高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的根本途径,实现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即从主要由第二产业驱动向二、三产业协同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外向型的工业园区向综合型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转变。为此,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并对本区域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进行调整,把一些原定用来发展工业的土地资源,调整用来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双转移,腾出了发展空间,节省了土地资源。同时,还积极实施双提升战略,努力提升开发区制造,推动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积极推动已入区企业增资扩产,实践零地招商,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节约建设用地的规模。
  于是,自2005年国家调整土地政策、收紧用地以来,我区先人一步,积极从现有土地资源中找出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首先从提高可用地块的容积率、分类集中开发破题。当年,我区规划部门即调整提高了容积率,将容积率从以往平均0.5-1调整为1.5-2.5以上,促使区内现有企业增资扩建尽可能从自有地块中解决。并围绕集约用地和产业转型工作,发挥园区公用实验室和其它配套的优势,要求入驻企业实现从传统的买地自建到租用集中科技园区的转变。同时,我区在科学城中心区集中兴建产业园区,大规模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创新大厦、创意大厦、总部经济区等,共计用地达111.88万平方米,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和总部经济,其中科技企业347家,总部企业10多家,这些企业带来的优质项目,为我区经济发展输入强大动力。 

创新:返租模式让居民收入更稳定

  我区利用火村、刘村等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创新采取返租、建厂房出租等模式,集体经济装上了变压器,居民收入进入稳定期。2007年,由东区街火村率先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返租协议,管委会租用火村自留地用于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仅此项就为火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4000多万元。在刘村社区,社区利用自留地在南村社新建一员工楼,面积约9000平方米,该社区厂房、仓库出租年收入达812万元。2009年,经与区有关部门协调,开发区管委会征用刘村社区3172亩(约等于211.47万平方米)土地作为项目用地储备。在玉树村,社区兴建了标准厂房10.61万平方米、员工宿舍4.11万平方米,目前吸引企业达到110多家,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仅此项分配就使全村居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1万多元。
  村改居后,如何让各社区的自留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全区各社区考虑的问题。我区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纳入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并安排为二类工业用地、商业配套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区财政设立了3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支持村集体在经济发展用地上建设标准厂房、员工楼和仓库,并协助村集体做好物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此举不但让村集体获得长期稳定的物业收入,同时也使得落户区内的企业得到了配套厂房、员工楼,使得有限的工业用地用在刀刃上,既集约节约利用了土地,也引导了社区集体经济走上稳定发展之路。

统筹:摸查+清理确保用地零闲置

  据区企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从2005年起对园区项目的用地效益情况展开全面调研,摸查出一批闲置和违约用地的项目。随后专门成立了闲置用地清理小组,制定了闲置地清理政策,针对违反区国土局与项目用地企业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于合同签订后超过半年未动工,超过2年未竣工的项目,实施地毯式的清理,但是会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研究制定处置办法,如对于没有实力、没有建设计划、有圈地之嫌的项目,我区收回土地使用权,签订退地协议,退回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契税;对于土地涉及债务抵押或被法院查封,则要和相关银行和法院协商,进行收地;对于调查后确认有投资项目、有实力,只是因上市或投资计划变更不能及时建设的项目,要求企业提交延期建设申请,并承诺明确的建成时间,适当给予延期。
  为避免和减少闲置地出现,我区进一步完善了土地出让合同,明确项目动工、建成时限以及对违约项目的处理办法。另一个有效招数,则是建立闲置地滚动清查处理机制,设立企业用地情况台帐,对超过土地合同约定动工、竣工期限的筹建企业进行重点跟踪,超过一定期限的即启动清理程序进行处理,全方位确保区域用地零闲置
  如此一来,区内企业的筹建期限大大缩短,企业发展得以进一步加快,纷纷提前建设计划,如浩丰集团、京信通信等一大批企业,比原定的建设计划平均缩短1年多时间。自清理闲置地工作开展以来,已促进25家企业在签订补充合同后顺利建成投产,成为区内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还较好推动了淘汰落后产能及双转移工作的开展,实施腾笼换鸟,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云平工业园一批高耗低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被清退,现在,在这些腾出的地块上,新安排了近10家效益明显的高科技企业。

规划:村居搬迁改造节约用地增加储备

  前来广州科学城的人大多会发现,这里有许多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与城市的商住小区并无两样。这就是我区兴建的农民新村。
  从2005年开始,为了减少违章违法建设,改变一户一宅粗放用地的局面,我区把城乡规划范围内零散分布、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的农村居民点,整体搬迁到公寓式农民新村集中安置,并建设完善公共配套设施。这种做法一举多得,既改善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又节约了建设用地规模,增加政府土地储备。目前,我区已改造完成7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已建好黄陂、暹岗、玉树、萝岗等5个新村,并正在兴建刘村、联和、禾丰、天鹿南小区等4个农民新村,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同时,与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息息相关的知识城安置区,也将分北中南三片在年底启动建设。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