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区正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国际化生态新城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必然选择。为了促进我区低碳经济发展,区政协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经过多方调研和学习,形成了题为《关于加快发展我区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的报告(下称《报告》)。在区政协一届二十九次常委会议上,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了这份报告,并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进行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当前我区发展低碳经济工作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报告》从完善规划、建设试点、优化产业结构、营造低碳氛围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14点建议,为我区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完善规划
● 加快编制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规划
加强领导,成立区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摸清家底,统筹全区低碳经济发展。有序推进,确保规划和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 完善碳排放评估、监测、管理和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碳排放指标标准,建设实时检测系统,制定关于碳排放绩效考核办法。
● 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落实有关节能降耗方面的税收优惠和扶持政策,设立扶持低碳企业专项基金。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奖励和鼓励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低碳领域引进的高端人才数据库,提供人才支撑。
试点先行
● 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中新知识城总体建设规划
尽快制定知识城发展的纲要性文件和各项建设的指标体系及具体实施细则。
● 应用城区地下管网“共同沟”技术
将“共同沟”技术纳入中新知识城建设项目中,制定共同沟建设规划,配套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条例。
● 推广太阳能
发挥政府示范带动作用,以公共设施作为推广试点建设,在中新知识城推广太阳能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
● 实行绿色建筑标准
结合知识城实际,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对绿化率、噪声控制、节能建材等指标做出细化规定,加大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优化结构
● 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制定具体的低碳经济衡量标准及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项目进入,优先引进金融、信息、科技等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提升低碳科技支撑水平
引导六大支柱产业运用低碳技术对原有工艺、技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对关键技术、系统应用技术进行攻关。
● 发展产业集群
依托现有低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新能源投资基金、节能环保服务性企业入驻,促进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市场交易等产业要素聚集,形成低碳产业生态系统。
● 扶持一批区内高新低碳企业
加大对节能产品企业的扶持。政府带头应用节能产品,通过应用推动产业发展,扶持相关企业上下游产业,帮助核心技术企业成为行业龙头。
● 高度关注碳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关注国家层面上推进碳交易所的政策、机制,待条件成熟时,推进碳交易工作的开展。关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筹建情况,创建区域内的碳交易服务平台。
营造氛围
● 打造绿色政务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推动政府采购可再生与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推广无纸化办公,建立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方面的规范指南以及能耗标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 加大低碳宣传教育力度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模式,树立全民低碳生产与生活意识,普及低碳知识。将低碳教育渗入各级各类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