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市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我区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加大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力度,以此巩固和扩大我区汽车产业优势,推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国 国家政策强力扶持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体系方面,我国已完成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为“三横”),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技术层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技术、几种电动车技术集成和产业化也取得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轿车相继上市销售。
2009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启动“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实施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各项政策,同时确定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20个城市为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试点城市。
全省 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
广东省基本构建了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业已成为广州市的首要支柱产业。借此契机,日前,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广东现代产业体系500强项目”,在26个汽车产业项目中,有13个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项目。
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十分重视。2010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5%左右的目标。5月,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适时发展燃料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15年,形成15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 基础坚实 蓄势待发
汽车及零配件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为我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坚实基础。据统计,至2009年底,全区汽车及配件工业企业约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5家(当年新增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97.9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7%,比上年增长28.8%;实现工业增加79.85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4%,比上年增长29.2%;实现利润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2009年规模以上汽配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2.44亿元,占规模以上汽车工业总产值的91.4%
尽管如此,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据了解,目前我区有两个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研发项目。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精神,上述企业的磷酸铁锂电池、锌空气电池在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中的应用方面均处于起步期,只能小批量生产,且只能在批准的区域内示范推广。
我区两大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研发项目
1. 力柏电池科技项目
进展:已通过我区土地评审,计划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建设和调试,投产后年产值达3亿元
项目发展商:广州力柏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格的磷酸铁锂电池
2. 锌空气燃料电池项目
进展: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项目发展商:广州市泓源燃料电池有限公司,致力于锌空气电池研发和产业化
挑战 配套缺乏 空间受阻
缺乏产业支撑。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需要依托传统汽车整车生产平台。目前我区只有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一家拥有整车生产线,而该公司没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而新上整车线必须是兼并既有生产线,必须“借壳”。据了解,目前在广州市,基本上是无“壳”可“借”。
缺乏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将更有利于区域的产业集聚,如力神电池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投产,带动了该区建设国内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我区现有的汽配企业中,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的企业、具有龙头效应的企业很少。
缺乏政府资助的“绿色通道”。我区目前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创新政策体系,但对于一些尚待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缺乏申请政府资助的“绿色通道”。特别是对未实现产业化、处于萌芽状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因未实现商业化、不能开展正常的市场效益评估,而无法享受资助或者社会融资。
缺乏发展用地和空间。目前,我区建设用地仍比较紧缺,而一家整车生产企业(用地约需2000亩)、关键零部件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均需要大量的土地做支撑。因此,土地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将成为我区引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的瓶颈。
突破 率先发展配套产业
以汽车及零配件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我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现阶段,我区应暂时避开电动汽车整车生产的短板,将发展技术门槛高、利润高的关键零部件作为突破口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切入点,抢占先机,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产业。
制定发展规划 配套应用环境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发展规划。区发改局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作为我区“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规划。同时,全面对接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行动计划,拟定我区中长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分阶段重点任务,为全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
此外,鼓励区内创投公司与区内重点电动汽车配套企业共同组建电动车运营公司,在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区域建设“新能源汽车试验示范区”,由政府投入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和大型公共停车场,并推行电动汽车优先的配套政策。
建立研发、制造和检测三类基地
在目前我区引进整车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应着力引进电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充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龙头制造企业。依托我区汽配行业的优势,在生产常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通用零配件的基础上,以培育和引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为切入点,促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将我区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市场化的早期,设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或通过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加大对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包括电动汽车产业配套企业)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其尽早产业化,抢占市场份额。
另外,在我区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早期,依托科学城、知识城优越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中心,积极引进电动汽车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研发人才。
通过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广汽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在我区建立国家电动汽车运行检测试验基地,并报请国家质监总局批准,授予质量认证,为全国电动汽车提供检测和认证服务。利用这一机遇,建立一个为电动汽车产业化服务的、面向全国的检测试验基地。
引进知名品牌整车生产线
我区不能错失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成立专责工作小组,策划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加强与广汽集团合作,针对知名品牌汽车进行大力度招商;充分利用广日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整车生产资质,重点引导对垃圾车、洒水车、运钞车等专用电动汽车的生产,从而尽早抢占专用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力争引进整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