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我区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战略的眼光审视我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开展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科学制定我区“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集全区智慧形成的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经管委会、区政府批准后已上报市发改委。2010年4月,基于对“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和发展阶段判断,区发改局初步确立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坚持“双提升”发展战略,着力集聚高端要素,着力推动绿色增长,着力建设国际化生态新城区,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着力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做出更大贡献。
紧扣转型升级主题
2009年10月份,我区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长石奇珠任组长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确定了18个专题研究课题、1个规划纲要、3个园区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及相应的节点计划,落实了编制工作经费,明确任务和进度,落实责任,加紧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方面工作都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十二五”规划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要努力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既与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对接,又体现了我区近年来探索科学发展的成果。
开门搞规划 突出重大项目
规划是实际工作的导航仪。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区坚持“开门搞规划”,既借助“外脑”又面向群众,如聘请了国内顶尖的智囊机构——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参与研究,思路谋划高瞻远瞩;又如由区发改局牵头对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大量摸底调研,并先后赴2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形势。
目前,《“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报告》已基本完成,大部分专题研究报告已提交给有关方面进行评审。各编制单位已全面转入《纲要》和专项规划的编制阶段。值得关注的是,在扎实开展编制工作的同时,区发改局与上级发改部门密切联系,策划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报省、市发改委,特别是力争将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或专项规划。
由于我区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手早、行动快、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在今年7月商务部召开的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和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我区都作为先进典型作经验介绍发言。
未来规划着力点
深化研究提升质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编制规划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找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思路和对策,为编制规划提供第一手材料。各个编制部门应继续深化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找准问题,吃透政策,作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合的文章,特别要深化对“十二五”时期各领域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的研究,形成有前瞻性、有全局性的专题研究报告,把“十二五”规划做深做实、做出特色。
重点是“两城一岛”
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按照“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原则,我区将用政策指导规划,用规划落实项目,用项目作为载体来争取支持,尽早梳理出哪些领域的哪些项目作为我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对各领域“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包括产业项目、基础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进行超前研究、超前策划。同时,要超前运作、积极争取将我区一些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取得规划的主动权。
“两城一岛”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科学城今后的重点是抓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中关村、西安高新区、上海张江等一流园区,力争“十二五”进入国内一流水平;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要力争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尽快将其上升为国家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国际生物岛要加快项目引进和落地见效,打造华南地区生物技术研发和孵化的载体。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方面,要重点推进科学城、知识城外围交通路网建设,争取市里将更多的地铁线路覆盖到我区,尽早解决东部路网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
做好规划衔接
首先要做好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与《纲要》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广东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的衔接。其次,注意与区内重要规划如《知识城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同时,要做好区“十二五”规划体系内部的衔接,确保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专项规划的统领,专项规划成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支撑。
加大城乡统筹
“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大重点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起持续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使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城乡统筹,要体现“硬件先行,软件配套”的思想,硬件上,要抓“三旧”改造,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软件上,重点学习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确保时间进度
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及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时间节点,各专项规划和园区规划编制单位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形成规划初稿,经修改完善后于10月底将规划送审稿(包括编制说明、论证报告及相关材料)报区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负责编制单位要求在11月底前形成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初稿,12月底前完成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和衔接协调等工作,12月底形成送审稿。期间还要集中迎亚运,时间紧、任务重,区发改局列出了具体的计划表,各项编制工作都有时间节点,都有具体经办人,并要加强督办力度。
加强宣传发动
“十二五”规划涵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各个群体的切身利益。只有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才能集思广益,保证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全面性。要进一步加大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影响,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特别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与,为我区未来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