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国进行铁矿石谈判的宝钢集团(Baosteel)昨日为改革现行的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打开了一扇门。这一基于年度合约与冗长谈判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已经实行了40年。宝钢集团负责人称,改革这种机制是“合理的”。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的上述言论是首个迹象,表明在今年的谈判中,中国可能会与巴西矿商淡水河谷(Vale)、英澳矿商力拓(Rio Tinto)与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达成妥协。
矿商们正在努力推动用与现货市场关联的短期合约取代有数十年历史的基准价格机制。
“长协合同存在有40年了,而在这期间钢铁行业……以及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徐乐江表示。
对基准价格机制进行“调整”,以求完善,“将是合理的”,但他并没有说明自己认为应该如何改革。
根据传统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矿商与钢铁制造商之间达成的首个价格将作为基准价格,在一年内行业中的其他企业都将遵循这个基准价格。
瑞信(Credit Suisse)驻伦敦大宗商品分析师梅林达·摩尔(Melinda Moore)表示,由于多年的压力,基准价格体制已“名存实亡”。
梅林达·摩尔说:“季度定价……正逐步成为新的行业公认惯例。”
徐乐江的话说明中国官员的口风急转直下。中国官员曾表示他们希望维持基准价格体制。
铁矿石全球贸易总额每年可达1000亿美元,而中国占据了其中的近70%。
就在宝钢决定讨论改革几天之前,一位行业资深高管告诉英国《金融时报》,矿商与日本钢铁制造商已经达成“谅解”,将就季度而不是年度合约展开谈判。
中方有意放弃基准价格体制的任何举动,都会让反对改革的欧洲钢铁行业变得孤立无援。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