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96期 > 热点话题
中国高官评击国际投行
发布时间:2009-12-04
0

  中国国资委(SASAC)副主任李伟表达了北京方面迄今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强烈批评。他在最新一期的一份党报上发表了一篇措辞尖锐的长文,文中点了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林(Merrill Lynch)以及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名字。

  中国国有企业所遭受的巨额亏损“与国际投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的、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的关系,”李伟写道。“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企业遭遇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滑铁卢,一些国际投行是罪魁祸首。”

  李伟在文中表示,在130余家由国资委直接控制的央企中,有68家购买了衍生产品,目的是投机或对冲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不断波动的汇率和利率,其中一些企业属于未经批准擅自操作。

  李伟表示,截至200810月底,这68家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亿元人民币,形成了114亿元人民币(合17亿美元)的浮动净亏损。

  对于押注场外衍生品(多数是离岸产品)失算的中国企业,中国政府此前从未透露其完整亏损规模。

  今年9月,国资委警告称,其中一些合约是非法的,可能作无效处理。此举促使一些西方银行同意在不公开情况下重新谈判合约。

  中国国航(Air China)、中国东航(China Eastern Airlines)、中远(Cosco)、中国中铁(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rp)、中国铁建(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以及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都在因购买复杂衍生产品而遭受最大亏损的企业之列。

  其中一些最大的亏损源自航空公司和航运公司在去年6月至8月间购买期权,以对冲扶摇直上的油价。当时油价达到每桶逾140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当大宗商品价格在金融危机期间下跌时,这些企业蒙受了特别巨大的亏损,部分是因为它们当初选择了风险较高(而价格较低)的衍生产品来对冲涨价。

  李伟表示,这些央企之所以在衍生产品上吃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们为追逐高额利润而企图套利投机。

  他还指出另外一些问题,包括风险管理程序薄弱、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故意违反相关规则——这些规则限制多数金融衍生品在中国进行交易。<译者/和风 英国《金融时报》 吉密欧 北京报道 2009-12-04(FT中文网)>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