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86期 > 热点话题
中国能否走出“美元陷阱”?
发布时间:2009-08-07
0

  中国受困“美元陷阱”,这引发了一轮将人民币“国际化”和推动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协同努力。


  引发这些行动的诱因,是对中国所持的巨额美元资产价值的担忧。过去10年,中国在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政策的过程中,积累起这些资产。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迄今市场的注意力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呼吁减少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依赖;二是中国多次呼吁美国不要因实行激进的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而导致美元贬值。


  不过,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国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只是在分散注意力——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建议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


  的确,中国没有唱衰美元的动机。按外界的解读,中国发出这些呼声,只不过是在促请美国当局管好自己的财务。


  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分析师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表示,中国不可能在不严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在公开市场抛售自己所持的相当大一部分美元资产。这意味着,要处理这个问题,中国必须探索多种不同的长、短期策略。


  “今年以来的动态表明,中国现在认为,其最好的长期策略是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包括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使用,”他表示。“这也许是个初步信号,表明中国正在考虑一个潜在的时间表——想必以年、而非月为尺度,向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方向迈进。”


  中国担忧其在美国的风险暴露并不奇怪。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新增外汇储备1783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储备总额则达到2.13万亿美元,为全球之最。虽说储备的确切构成属于机密,但分析师估计,其中的65-70%是以美元形式持有的。


  储备增加最多的是在5月份,当时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美元大幅走弱。对美元贬值的担忧,推动资金流入中国,对此,中国当局展开冲销干预,以阻止人民币走强。


  显然,弱势美元不符合中国利益——上周,美元对一篮子6种主要货币创下新低。汇丰(HSBC)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这促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反思自身陷入“美元陷阱”的根本原因。


  “北京日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掉入这个陷阱,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人民币尚未成为一种国际货币。”他表示。这意味着,中国每年2.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中,70%以上必须以美元结算。


  2002至2007年期间,中国出口每年劲增近30%。由于政府控制着国内企业和家庭的海外投资,绝大部分美元收入只能通过一个渠道流出国门:央行的储备积累。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除了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出的管制以外,北京认识到,现在到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了,”屈宏斌表示。此举早该推行了,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而人民币在境外仅得到有限使用。


  中国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4.3万亿美元,今年据估计将达到4.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有望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汇丰表示,去年中国已名列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到今年底,中国有可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摘自:www.ftchinese.com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