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欧洲高级商业代表指责,中国政府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人民币(合5860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在争夺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过程中,“所有外国企业都已出局”。“中国政府似乎已拿定主意,这些订单必须给中国制造商,而不是已在中国做出重大投资的外国企业”。
这些怨言与北京寻求传递的信息形成了鲜明反差。北京希望表明,它正为帮助拯救低迷的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上周在布拉格举行的欧中峰会上,欧盟委员会(EC)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做出一致表态,共同承诺抵制保护主义。
自今年初以来,北京已派出政府及企业官员前往美国和欧洲进行“采购之旅”。
伍德克表示,(中国政府)制定的风力发电项目投标标准,使外国供应商难以胜出。该标准只关注涡轮发电机的单位价格,而排除了其它国家在风电项目招标时考虑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和回报率等因素。
全球领先风力涡轮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Gamesa、苏斯兰(Suzlon)和通用电气(GE)甚至未能进入第二轮投标,这引发了它们的失望,因为为了响应北京有关至少70%部件在国内采购的要求,它们已在华做出重大投资。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外国风力涡轮机企业高管表示:“现在看来,这些举措似乎只起到了帮助提升国内企业实力的作用。”
中国拥有逾70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近年来,它们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中国风能协会称,2008年,外国供应商在新装机容量中所占比例仅为24.4%。
业内消息人士称,强迫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采购零部件和进行技术转让、以培育国内竞争的模式在中国“似曾相识”。伍德克表示:“业界担心,这种模式或许还将运用于核电和火车等其它领域。”
中国每年新增的核电装机容量达到90-100千兆瓦,是全球最大的核电设备市场。但中国已表示,除非供应商承诺转让技术,否则不会批准外国核反应堆项目。
本月早些时候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欧盟和中国讨论了确保双方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对方经济刺激方案所带来的合同的重要性。
摘自: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