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我们此前面临的是国家产业密集调整,环保政策不断强化,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等等。这些挑战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又陷入低谷,国际投资规模普遍萎缩,投资决策变得更加谨慎。可以说,我区现阶段招商引资的困难程度,不亚于开发区起步时期,不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关键时刻我们应该使出全部的“看家本领”!
广州开发区20多年的招商引资,已独创并练成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回顾索尼、宝洁、三星、中海油等一系列落户我区的经典案例,可以看出这套本领并非浪得虚名,起码有三大“秘笈”——观念,人才,机制。
观念领先,才能先发制人。开发区最早提出“一切为了投资者”口号,从大部门制到一站式窗口设置,都是先进理念的体现。我们最早用市场机制将土地出让给外方,以市场换技术;近两年来,我们内外资并重招商,妥善处理二三产协同、创新与引进的关系。过往的成就证明,智慧和勇气是我们先行的利器。
攻关拔寨,人才难得。特殊人才在重大项目引进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困难时期招商,尤其是“高”“大”项目,不仅要求招商者懂外语,还要视野宽,有眼光,懂国际惯例。“知识城”项目成功落户并顺利启动,说明我区招商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堪当大用。万庆良副省长曾多次询问吉宝公司来开发区的原因,新方投资者毫不犹豫地表示,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开发区人才!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过去,我区率先将市场机制引入招商,组建了以专业招商公司为主体的点多面广的招商网络。近年来我们还组织过小分队招商,科学城主题招商,第三产业专项招商,边建设边招商,效果都不错;在产业链延伸招商、零地招商,在“顺藤摸瓜”方面又有了新的心得。当前,如何使现有网络和资源在招商中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又能在需要时迅速整合,全力攻克重点项目,还需要我们不断打破常规,始终长袖善舞。
总之,困难和压力之下,我们的“看家本领”不仅不能生疏,还要学会见招拆招,练出新招,提升功力。在危机中求发展很困难,但辩证地看,等危机过去了,机会往往也没有了。所谓弯道超越,就是拿出绝活,迎难而上。我们只有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出十成的“看家本领”,才能为广州市保增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贡献。
摘自:开发区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