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20期 > 协会信息
广州无线电集团抢占人工智能风口,发布两大行业蓝皮书,新引入3名院士
发布时间:2018-12-28
“今后5-10年我国物联网将进入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近日由广州无线电集团举办的2018科技创新大会暨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如是判断。
当天,孙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宋君强、刘永坚,以及加拿大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院士沈学民、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等200余位专业人士共聚科学城,热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
活动中,孙玉、宋君强、刘永坚、陈俊龙4名院士受聘为无线电集团顾问院士,形成19位院士高端人才智库。为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本次大会对该集团24个“科技项目奖”获奖团队予以表彰,并举行了华南理工大学与广电运通、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银通等院校合作签约仪式。
广州无线电集团是我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企业。论坛举办当天,正值该集团成立62周年纪念日。集团前身广州无线电厂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军工企业,始建于1956年;1995年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组建成为以电子通信信息产业为主,机械模具制造、房地产等为辅的综合性大型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该集团目前控股和参股的成员企业共12家,包括广电运通、海格通信2家主板上市公司和广电计量、摩诘创新、汇通金融、驰达飞机等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参股4家主板上市公司和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洲表示,创新需要平台和氛围,需要决心和韧劲,需要积累和持之以恒。作为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广州无线电集团将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步伐,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AI紧盯行业风口
伴随国家和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相关行业应用正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在本次大会上,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解析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布局目标和举措,并充分肯定了广州无线电集团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所建设的技术平台体系以及在金融、安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的探索、拓展和应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集团成员企业广电运通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00件(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700件),主导及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24项,是国内首家完成全部主流生物识别国标布局的企业。公司连续11年跻身“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入选“中国人工智能商业价值100强”、“广东省大数据骨干企业”行列。
在本届科技创新大会上,无线电集团旗下的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正式发布《智能安全大数据蓝皮书》《AI+社区安全蓝皮书》,内容包括相关的政策解读、技术研究、产品成果和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进一步向标准化迈进。
其中,《智能安全大数据蓝皮书》聚焦大数据驱动警务机制革新,深入展示了当前基于大数据的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趋势及方向;《AI+社区安全蓝皮书》关注社区的安全防范,完整呈现了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联合合作伙伴打造的AI+社区安全解决方案。这一系列AI+社区治理产品,主要面向公安机关社区综合治理业务,将形成智能安全产业开放新生态。
集团旗下的广电运通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分别与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中烟新商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在计量检测和烟草产业投入实战,有效提升相关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数据安全。
人才、研发投入创新高
把握住未来产业变革的趋势,人才战略是关键。
广州无线电集团总经理黄跃珍介绍,为加强开放合作,2016年11月,集团成员企业海格通信成立院士工作站,首批聘请8位院士(2位入站院士、6位顾问院士)。随着此次4名院士受聘,至今聘请院士达19位,集团已拥有6大院士工作站、78个政府认定研发机 构,科研人员5300余人,其中博士68人、硕士1408人。
据介绍,该集团拥有广州市国资系统人数最多、领域最广的一支院士团队。大会上,集团成员企业广电运通确定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电银通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约打造产学研平台,通过加速人才培养和技术成果转化,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最强大脑”将助力无线电集团在行业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导航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为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本届科技创新大会还对一年来集团科技的创新成果进行盘点,对《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军用通信系统》等24个“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团队予以表彰。
《广州无线电集团科技工作报告》指出,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是企业创新发展力度的重要体现。2017年,该集团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1.1%,达到同口径收入的12.4%。2018上半年,集团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3.1%,科研投入更上一层楼。
数据显示,该集团年均研发投入占同口径营业收入1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年均超过80%。目前,该集团累计申请知识产权数量4479项、授权知识产权数量2740项,有效发明专利量在广州市国资委各集团中排名第一。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分别进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和“广东省企业500强”。
同时,广州无线电集团还通过研发机构建设搭建技术研究平台。其中,广电研究院深化集团共性和前沿性技术跟踪与研究,布局整合集团北斗芯片研发资源,全力打造“广电芯”,各成员企业也搭建起各具特色的科研平台,创新成果丰硕。
院士专家热议智造未来
在当天下午举办的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孙玉、沈学民、陈俊龙等专家聚焦前沿科技发表主旨演讲,共话人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5G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创新科技、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
孙玉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为题,解读物联网科学体系;沈学民围绕“自动驾驶与车联网”,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车载网络在自动驾驶时代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架构在自动驾驶和车辆互联的发展前景;陈俊龙聚焦“人工智能在产业技术的应用”的话题,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在产业技术的应用层面及巨大的行业应用需求场景。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美国,对未来科技产业的规划,第一位的优先产业就是物联网。可见现实中国和未来世界,物联网系统都将是重要产业。”孙玉表示,随着推广应用,物联网将逐渐积累大数据并进行分析,把数据转化为可以付诸行动的知识。“这些知识逐渐增强人的智慧,人又将部分新知识加载到服务器中,逐渐增强物联网的智能。”
对此,陈俊龙强调,发展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落地到具体产业。“综合来看,在智能产业的实际应用方面,广东是领先的。比如无线电集团在金融、安保等方面都有落地应用。同时广东无人系统产业发达,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在救援、消防、侦查等方面都有直接的落地应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社也认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算法要特别注意与落地机构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搬到现实。这需要实体经济和人工智能绑在一起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优化产业环境,健全保障体系。
“通信网络覆盖是瓶颈。目前国内网络覆盖率还不算高,我们和无线电集团正共同探讨用卫星、无人机等与地面网络结合,建立立体的网络覆盖。”沈学民认为,对于前沿领域的探索,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很重要。
关于政府“信息孤岛”的问题,广州市政务办电子政务处处长梁文谦认为“电子政务的春天来了”。“现在正在进行的电子政务改革,将政务和业务与信息管理放在一个部门统筹,各个部门今后在各自建设数据系统时,数据不能够单独存在,这些都是好的信号。”但他也坦承,“把数据拿出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目前这一块还比较欠缺。”
消息来源:黄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