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626期 > 政策速递
广州制定46条具体举措为企业纾困减负
发布时间:2021-07-16
    7月9日晚,珠江江畔,以“赏味盛夏 食惠广州”为主题的2021暑期餐饮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这也是5月末出现本轮本土疫情后,广州举办的首场行业促消费活动。就在当天下午,广州地区各医疗机构增援市八医院救治工作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整体撤离。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城市的大街小巷也重燃“烟火气”。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州通过采取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措施,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但不能忽视的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当前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氛围、消费信心和发展预期仍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6月末,广州推出“纾困9条”,立足快、准、实,从金融、税费、用工、租金等方面,提出“输血、减免、缓缴、补贴、返还”等一系列政策,及时精准帮助企业渡难关。日前,在“纾困9条”的基础上,广州“再加码”,制定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为企业纾困减负若干措施》(下称“双统筹46条”)。

  “‘双统筹46条’最大程度上减轻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失,力促供需两端齐头并进,改革发展共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旭表示。

  强动能

  创新驱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宣布,‘猎鹰号’气膜实验室休舱。”6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一声令下,广州体育馆内的六组气膜舱全部关灯。在这里,奋战了整整一个月的“猎鹰号”气膜实验室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近150万管、超1200万人次的筛查。

  本轮本土疫情中,由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实验室联合在穗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第一时间开展科研攻关,“他们用一大批管用顶用的抗疫科技成果,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注入了强劲动力。”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夏坚表示。

  科技创新是新兴产业得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命源泉”。基于此,“双统筹46条”强调,广州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在具体的产业中,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发计划,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广州将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

  6月28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再次迎来7位新“成员”。投产后月产1.9万片12寸晶圆、实现CPU/GPU/FPGA核心元器件FCBGA基板国产化、建设半导体外延用碳化硅涂层石墨基座研发机构……七大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将助力该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在广州已渐成集聚之势。谋划未来,“双统筹46条”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推动乐金OLED、超视堺、粤芯加快释放产能,加快维信诺模组、粤芯半导体项目二期、华星光电T9等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强大枢纽功能的广州,还将加快组建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具备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等全过程全产业链总承包能力的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

  夏坚透露,为了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提升发展动能,促进科技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广州市科技局即将发布2022年度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新材料、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医疗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领域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兴活力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餐饮门店聚集的兴盛路,没到饭点,各大火锅店、烧烤店前已有不少街坊在排队等位;天河路上的电影院在7月4日恢复正常营业后,虽是限流开放,仍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市民消费的热情就像气温一般,不断走高。

  住餐、文旅、会展、交通、零售等行业都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都具有共同之处,都需要依靠“人流”来带动恢复市场活力。

  “因此接下来关键要多措并举提振社会信心。”陈旭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双统筹46条”提出,要有序推进文体娱乐等公共场所、密闭经营性场所开放,逐步恢复社会餐饮服务,逐步开放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经营场所限流管控,促进会展、旅游等行业全恢复。

  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的前提在于做好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在此基础上,“双统筹46条”还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其中汽车消费受人关注。“双统筹46条”提出,广州将稳步实施在常规中小客车指标配置额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延续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政策,落实广东省2021年关于汽车以旧换新相关政策。

  同时,在商业载体的集聚区,要推动天河路商圈打造万亿级商圈,引进国际知名购物中心、高端特色主题商场、国际一线品牌体验店等新型高端业态和顶级奢侈品牌;推进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提升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琶醍文化创意园区升级,打造夜间经济标杆节点;整合上下九商圈周边街区资源开发利用,精心打造上下九步行街等重点区域。

  稳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7月10日,白云区小坪村锣鼓喧天,四处满是喜庆氛围。作为今年广州市重点项目,小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迎来新发展。小坪经济联合社和广州市白云公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形成意向约定,此将成为该市第一宗国有企业介入经营集体物业。

  重点项目是广州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以小坪村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便是“双统筹46条”关注的焦点之一。

  “双统筹46条”强调,要精准谋划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83条城中村改造,加快建设已批复改造实施方案的33条城中村项目。

  同时,通过紧盯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报批、施工许可办理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调度,力争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并推动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能源等领域在建重大项目优化施工流程、加快征拆交地速度,助推重点项目建设驶上“快车道”。

  针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需求,“双统筹46条”提出,用地方面,有序推进建设用地计划实施,依法依规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统筹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资金方面,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快干先得”的原则,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前期工作和支出进度,争取早发行、早投放、早见效,还将协调重点金融机构按照优惠利率水平提供专项贷款资金支持,保障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融资资金需求。

  优环境

  释放数字技术应用“红利”

  “充分发挥‘健康码’健康管理作用,是促进涉疫人员主动排查的重要抓手。”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黄光烈表示。

  广州发生本土疫情以来通过实施“穗康码”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了以最快速度排查感染者,最大范围控制疫情蔓延。而这背后,是广州利用数字技术深度参与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的应用探索。

  “双统筹46条”提到,广州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要举全市之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未来,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也更为丰富,包括推进基于5G技术的“互联网+医疗”发展,优化提升“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构建“爱游广州”智慧旅游平台等。在研发领域,推进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建设开放软件平台和应用示范场景,加大对软件首版次应用的政策支持。

  以数字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底座”,广州将通过精简审批手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创新监管模式等手段,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方面,优化升级“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0.5天办结,企业在开办后仍可随时通过平台分时、分段办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涉税事项等相关业务,降低见面、接触频率。

  招投标全流程的电子化,一方面有效降低现场投标、开标带来的人员聚集风险,同时也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广使用电子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实现在线提交、在线查核。

  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制定出台后,关键在于落实。政策如何能又快又好地进行兑现,是市场主体获得感的来源之一。

  “双统筹46条”中提出,针对政策兑现,将推行政策兑现集成服务,全面梳理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行政奖励、资助、补贴等惠企政策,全市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政策兑现集成服务,纳入不少于1000项政策兑现事项;加快推进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建立企业信息库,将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惠企政策信息与企业信息对比,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并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一次不跑。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