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613期 > 服务动态
奥园春晓“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发布时间:2021-04-09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环保分类意识要提高,人人有责必牢记。保护环境最重要,举手之劳须做到。讲究文明靠大家,小区整洁谁不夸!”这是家住奥园春晓的蒋叔创作的一首垃圾分类“打油诗”。

  社区是开展垃圾分类的“最先一公里”。垃圾分类是否获得居民支持?投放准确率高不高?综合效益是否明显?这些考验,奥园春晓均顺利过关。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撤桶并点遭反对,党建引领提信心

  2020年,黄埔区所有小区实现楼道撤桶,并招募800余名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开展站桶督导等工作。为进一步提效升级,桶点撤并势在必行。奥园春晓位于长岭居西部最优地段,坐南朝北、依山傍水,内有18栋高层洋房,常住人口约800户、2000人。按照300-500户设置一个投放点的指引,同年9月,该小区计划将每栋楼下原有的合计18个投放点,合并为2个定时投放点、1个误时投放点。

  然而,桶点撤并工作一度遭到居民反对,认为垃圾分类是给他们“找麻烦、添乱”:有居民反映投放不方便、垃圾投放点太远、园内垃圾桶太少、园内不设果皮箱、地下停车场不设垃圾桶,有的居民还因为投放点离自己家较近,曾经想要拆掉垃圾投放点。从居民角度来看,这些想法都能理解。

  垃圾分类面对的是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个体,最难的就是动员。长岭街加强党建引领,利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平台,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并由社区书记、专职人员、物业等组成垃圾分类工作10人队伍,形成“区域化党建+垃圾分类”工作联动机制。据社区专管员介绍:“在撤桶过程中,我们开了大大小小会议10多次,其中还有到现场处理居民矛盾,包括垃圾投放点选址、撤桶后宣传指引、居民对定时定点投放不理解的投诉等问题。”

  奥园春晓共有双报到党员83名,小区号召党员践行“四个”带头,即带头分类、带头宣传、带头督导、带头减量。一年里10多位党员挑起入户“扫楼”重任,每月结合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等入户2-3次,去年一年入户700多人次。

  微信公众号、楼梯宣传栏、党员宣传确保居民知晓率100%,尤其是党员带头实践,让垃圾分类之风传遍小区,切实增强了居民垃圾分类的信心。投放点合并前后对比鲜明:撤桶前居民投放垃圾比较分散、参与人数少;撤桶后居民集中投放,参与人数多。目前,小区90%的居民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志愿者玩转公益,分类达人显身手

  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去年10月,奥园春晓通过“爱志愿”平台招募志愿者。据介绍,目前已超150名居民参与,通过平台完成线上注册,申请加入即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可在线下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参与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活动,完成打卡、签到、服务并领取公益。

  活动特别吸引了12-18岁中学生,他们多是利用周末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服务比较热情,稳定性高,主要从事上门宣讲、投放引导、助力分类等一系列工作。

  “这次招募更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原则,不论招募形式、服务方式等都更加趣味、好玩且公益,”长岭街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培训讲座、广场活动、入户宣传等不间断,垃圾分类入心入脑,“达人”也越来越多。“每天从择菜起,就做好厨余垃圾分类,菜叶投放在厨余垃圾桶,装菜的袋子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居民李姨今年74岁,接触垃圾分类时间不长,但经验很足。她不仅是小区垃圾分类积分最高选手,还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一有空就到友邻家或垃圾房桶边指导居民分类。

  一些生活小妙招也层出不穷。打油诗人蒋叔家中厨房摆放了3个垃圾桶,分别投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放在水池边的厨余垃圾桶特别小,“别看它小,可以放在水池边,这样不弯腰就可以扔垃圾,”蒋叔惬意地介绍到,而放在可回收物桶内的空塑料瓶,每一个都干干净净,“饮料瓶内残留物会发酵,所以投放之前冲洗一下。为了环境更好,这样的麻烦不算啥。”

  持之以恒规范管理,居民获得感增强

  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水滴石穿的精神。把好分类准确关,除了居民家中,桶边督导尤为关键。奥园春晓小区坚持在每天7:00-9:00和18:00-21:00时间段安排专人站桶督导。志愿者、街道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党员骨干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督导员行列,韧劲十足。

  小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后,垃圾收运模式也更加规范。误时投放点派专人值守,桶满即清,定时点定时巡查随手清运落地垃圾。长岭街坚持垃圾分类运输“桶车一色”。定时投放时间过后,晚上9点-10点垃圾收运车就会即运即走,其中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每天清运2次,有害垃圾定期收运,可回收物由保洁公司人员收集后交废品回收公司。据物业人员介绍,小区厨余垃圾由原来的日均仅3桶稳定在目前10桶(约0.8吨),其他垃圾日均40桶(约2吨),厨余垃圾占比达28.6%。

  社区还建有垃圾分类长效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并准确投放每月不少于25天,以及参与现场督导、入户走访或宣传等活动每季度累计不少于6次的居民,会被定期评选为“垃圾分类时尚家庭”、“分类之星”等。

  垃圾分类不仅带来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更让大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环境效益非常明显。

  “撤桶后我们感受很深,以前楼道还没撤桶时,经常可以看到老鼠、蟑螂出没,撤桶后的这段时间里,发现一个现象:蟑螂、蚊虫、老鼠这些传播病菌的有害生物就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不见……”不少居民发出这样的感慨。随之而来的,楼道卫生变好了,小区环境也干净了,当初持反对意见的居民,也开始转变态度,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信息来源:区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