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607期 > 服务动态
“埔公英”:让理论平易近人 让故事以理服人
发布时间:2020-11-13
   铺“路”搭“桥” 人民至上

  一篇十年前的报道出现在屏幕,上面赫然写着:“文冲改造暂时搁浅三成村民不签约。”

  “这是2010年9月的一篇报道,谈到了黄埔区城市升级改造暂时搁浅,因为同意拆迁的签约村民不到七成。”指着这张颇有年代感的图片,林绮芳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到2020年,黄埔区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8月3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埔公英”基层百姓宣讲团成员林绮芳首次亮相。从文冲街道的旧改讲起,林绮芳的发问让现场来自文冲街道的基层干部产生了共鸣,大家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时不时在本子上记下关键点。

  联系实际:所讲即所需

  在林绮芳看来,她提出的问题或许有很多角度可供解读,但归根到底要落到“人”上。

  黄埔区“城市更新10条”发布以来,文冲街道掀起旧改高潮,成为打造“黄埔样本”的排头兵。林绮芳认为,旧改千头万绪,其中繁复心酸不足为外人道,基层干部们却很少有人能跳出个体层面,从更高维度来反思复盘,所以有不少困惑。

  “其实就是因为以前没找到‘桥’,没找对‘路’。所以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这也是我们今天宣讲的主题——谈谈‘干部的基本功’。”林绮芳的话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他们马上紧盯屏幕,急切地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名有30多年一线教学与德育实践研究经验的中学政治教师,林绮芳可谓“久经沙场”,发现已经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她逐渐安下心。接下来的宣讲,她旁征博引,从“‘道’与‘路’”“行动至上”“滴水穿石”等小论点来谈干部的基本功。

  整场宣讲从PPT文案到语气起伏,从肢体动作到衣着搭配,都经过林绮芳的精心设计。

  仅仅在选题方面,林绮芳就花尽了心思:“如果课题太大,会不会太空泛?如果理论性太强,会不会没有吸引力?”

  经过慎重而缜密的思考,她决定从黄埔城市更新入手,这样更能增强听众的情感认同,进而引出更大的主题,并且穿插小故事以免宣讲枯燥。

  整堂课下来,听讲的基层干部们时而若有所思,时而频频点头。

  “革命工作就是要滴水穿石的精神,巍峨大厦的建立,就需要有这种品质和精神!”林绮芳的收尾铿锵有力。

  宣讲结束后,当她收拾物品准备离开时,有干部上前请求:“林老师,您讲得太好了,今天的课件能发我学习一下吗?”林绮芳的心才算定下来。

  精心准备:有料又有味

  “你说怎么才能把理论讲得比较通俗易懂呀?”

  “你要先看原著,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借鉴别人的观点进行揣摩消化。另外……”

  拿到选题后,林绮芳立马发动朋友圈的力量,打电话向圈里专业人士请教该如何把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演绎。

  林绮芳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听众对象的改变,还有对内容深入浅出的要求。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大部头的著作变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故事和道理,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这段时间,林绮芳认真学习原著,加强理论修养;同时系统学习党史,将党的思想和理论演变的来龙去脉摸清楚。

  为了建立一所美丽的思维“楼阁”,林绮芳一次次推倒重来,她的宣讲框架也渐渐清晰了起来,一些散碎的知识点也陆续被纳入体系之中,使之更加丰富和自洽,“楼阁”的美好身姿若隐若现。

  “楼阁”搭起来了,如何让它更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

  林绮芳开始考虑如何丰富表现形式,这一点对于年近花甲的她来说并不容易。仅是下载图片和视频并将其插入到PPT里,林绮芳就费了很大功夫,画面不清晰、没有版权、有水印等问题一度让她不知所措,换了三个下载软件后,她才勉强获得自己满意的素材。会后她为自己的表现打了75分:“如果在新媒体形式上能再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我们要通过宣讲,让老百姓的思想统一起来,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林绮芳说,首次宣讲让她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去讲好更多的“中国故事”。

  李昱:

  温暖和煦 共奔小康

  灯光关闭,投影仪亮起。

  “火箭少女101”和“NINE PERCENT”的照片出现在PPT上,这让现场听众们感到错愕:讲党的创新理论,怎么会出现偶像组合的照片?

  9月7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埔公英”基层百姓宣讲团成员李昱开讲,宣讲首站就选在了自己的公司——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时下流行的偶像组合谈起,李昱引出了党的建立,她讲道:“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此后经过艰苦奋斗,它不断壮大,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画面一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照片出现,宣讲正式进入主题。

  故事开路:细节再现有理有趣

  如何让宣讲变得生动有趣?李昱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认为要把理论和实践链接起来,“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发力点,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于是,李昱从一个粽子的故事开始,讲起党的理论基石。

  “小伙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蘸的不是红糖而是墨汁,随即说出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句影响至今的名言。”李昱口中的小伙子就是陈望道。

  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地区早期发起人之一,也是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陈望道吃粽子时误把墨水当成红糖水蘸着吃了。

  在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李昱则将宏阔的理论与她的亲身经历相结合。

  阳山县小江村是恒运集团的扶贫点,2017年4月26日,恒运集团出资建设的广东省首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贫困户们从此每年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分红收入。

  今年,恒运集团43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分两批赴阳山县小江村开展入户慰问,回访了解74户贫困户家庭现状及脱贫情况,一个细节让李昱记忆尤深。

  “在慰问完一户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对着站在门口亲切地送别我们的阿姨挥手说‘再见’,而阿姨也同样挥着手,回应我的却是一句非常可爱的英文‘拜拜’。”李昱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阿姨用广式英语道别时的情景,把全场听众都逗笑了。

  “村民无需为温饱发愁,在住有所居、维持生计之外,已经主动追求精神生活,这不就是村民们期望的小康吗?”李昱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认同的掌声。

  聚沙成塔:传播能量群策群力

  “最难的是如何确定主题,因为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素材越找越多,但主线却越来越模糊。直到看到陈望道先生的故事,我才决定把党的初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作为这次宣讲的框架。”李昱说。

  在同事眼中,李昱乐观开朗,在生活和工作中像“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这次宣讲,既离不开李昱的学习与探索,也与集体的帮助密不可分。

  为了让宣讲团成员们有更好的表现力,黄埔区委宣传部组织了专题培训,特意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春潇等业界大咖传道授业。李昱觉得这次培训对她帮助很大,“王教授已经成为我的偶像,我在网上找到很多他的公开视频,细心学习揣摩,提升自己的宣讲技巧。”

  “此处删除‘沿着华夏文明的脉络’”“此处插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此处请注意核准”……在李昱写就的5000多字的宣讲稿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70多处修改,对标点、字词、语句、段落,皆有改动。这是黄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的修改痕迹。

  不知不觉,宣讲已不仅仅是李昱自己的事,她带动了一个新的“宣讲团”。

  为了表现恒运集团定点扶贫单位小江村在扶贫前后的面貌变化,小江村驻村干部周末特意到公司加班,帮助李昱搜索和确定对比性更强的图片,大大提升了宣讲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宣讲让李昱时刻处于学习的状态,让她养成了做“有心人”的习惯,主动了解党的理论,关注时事新闻,积累写作素材,把宣讲融入生活,让党的创新理论像蒲公英一样散播开来。

  “宣讲开始的时候,还是很紧张的,因为是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宣讲,而且台下坐着的都是公司领导。”李昱拍了拍胸口,做了个“怕怕”的表情,但随着演讲的推进,尤其是听众投来的认可目光,让李昱慢慢全身心投入在宣讲之中。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