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扬企业服务中心
store
首页
payment
中心概况
arrow_drop_down
arrow_drop_up
中心简介
会员尊享免费服务
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
payment
会员服务
arrow_drop_down
arrow_drop_up
入会流程
入会申请表
会员章程
企业风采
payment
政策快报
payment
会员活动
arrow_drop_down
arrow_drop_up
会员动态
会员通知
payment
经典案例
assignment_ind
联系我们
服务动态
SERVICE NEWS
政策速递
POLICY DELIVERY
创客资讯
MAKER INFORMATION
热点话题
EVENTS
协会信息
ASSOCIATION INFO
会员服务周刊
> 第606期 > 热点话题
“埔公英”:用百姓话润泽百姓心
发布时间:2020-11-06
“您好,请配合测量体温。”
“您在黄埔区‘有呼必应’、广州市‘穗康’小程序进行健康申报了吗?”
周璇是云埔街誉品社区党支部书记,这些询问,是她和诸多社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的日常。
誉品社区有1万多人,但却只有8名工作人员。8个人如何管理好1万多人的社区?这是周璇常常思考的问题。
“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可以改善社区现状。”今年8月,周璇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埔公英”基层百姓宣讲团的成员,希望能将社区成立以来组织过的80多场次志愿服务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更为系统、科学地宣传出去,让更多居民自愿自主参与社区服务中来。
小故事展示大道理
早在2016年,周璇就成为一名专职社区工作者。今年1月,周璇来到云埔街誉品社区,面对新环境,她希望能更好服务社区居民。
“在前期与居民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居民对于新社区的居委会,基层自治组织有一定的陌生感,不是很了解。”周璇说,基于前期走访情况,她开始思考如何构建起居民和社区之间的互信关系。
宣讲就是一种途径。首次在云埔街开讲,周璇从疫情防控谈起,用身边的“小切口”来展示党建的“大道理”。她认为,要念好建、引、领“三字经”,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能。
誉品社区是个“万人大社区”,共有3754户,常住人口13000余人,重疫区户籍业主有600余人,年初时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仅6人,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周璇以身作则,每天长时间坚守在社区检查口,把防护服、护目镜提供给隔离人员就医使用。她的行为逐渐得到141名社区党员响应,他们纷纷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誉品社区依靠群众力量,组织党员、居民志愿者、居民代表通过网络、电询和开展‘敲门行动’入户核实,短短一周多时间,就完成对小区所有人员、车辆的摸查登记。”周璇讲道,社区一线的疫情防控,虽然不及医务前线惊心动魄,但却漏不得一个细节。
为这次宣讲,她精心制作了5段视频。
每个视频里都有或横或竖的照片,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出现或亮或明的影像里,既有古稀老人,也有三、四岁的垂髫小儿,他们都用力所能及的行动来参与社区环境的改善。义诊、义演、义剪、义卖助残……社区志愿者们的工作日常就于这稍显模糊的视频中勾勒出来。
“我用了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结合社区实际,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接地气的宣讲,让大家共情。”周璇希望,这能让居民更加深入理解理论,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理论应用在社区层面。
宣讲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一名超万人社区的管理者,周璇经常忙得不可开交,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手机从不离身。在宣讲结束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她就接了三、四个电话。
社区工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从随手扶起共享单车到垃圾分类守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社区工作者操心。
这些工作又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周璇最盼望的是,通过宣讲能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成果,融入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中,真正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我们可以解决居民解决不了的问题,将其反馈给相关的职能部门。但很多问题,比如社区的邻里纠纷、养狗不牵绳等一些不文明行为,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居民参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来解决。”周璇说。
宣讲不仅是讲给听众,也能让讲者有所收获。
“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紧张,这次宣讲我花了一定时间精力把社区的工作理顺,这有助于我们之后将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周璇说,她希望推动基层干部把理论学习运用到社区日常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群众。
候本文:脱贫故事暖民心,理论“飞”入百姓家
候本文至今还记得这一幕:阳山县黎埠镇升平村大雨倾盆,山顶流下的水在河边激起串串白色的泡沫,候本文小心开着车,一片白茫茫中,他发现地上倒着一个黑影。
他当即下车走近查看,原来是一位皮肤黝黑、瘦骨嶙峋的拾荒老人,老人不慎滑倒被树枝刮伤,但手里还紧紧地攥住装满塑料瓶的蛇皮袋。
“我问大爷:‘您拾荒几年了?’大爷说:‘好多年了,我没有城市里人的社保,一把年纪打工也没人要,风里来雨里去拾荒,一个月下来差不多1000多元,不敢病,吃菜不用买,自己种,还能省几百’。”讲到这里,广州“诚实守信”好人候本文顿了顿。
8月28日,夏港街,这是候本文首次作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埔公英”基层百姓宣讲团成员开展宣讲。一次山区的偶遇,让他和刘大爷结下不解之缘,有了飞峡鸡的故事。如今,他开始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大山养鸡助脱贫增收
候本文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2019年夏天,他去往阳山县黎埠镇升平村看望结对帮扶对象,路上,他遇到了不慎摔倒的刘大爷。
“我想拉老人去医院包扎伤口,他嘱咐我一定要拉上他的‘劳动成果’——那个蛇皮袋。”候本文当时就感觉到,刘大爷有点“舍命不舍财”,他很能理解刘大爷的心情,“他是穷怕了”。
候本文贫农出身,是农民的儿子。看着68岁的刘大爷,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背着粪筐满村捡拾猪粪,因为穷,他再苦再累,也舍不得丢掉任何东西。
在医院包扎后,候本文将刘大爷送回家。刘大爷住在大山深处,房子坐落在半山腰。大爷家里的鸡,非常活泼,在峡谷里飞来跳去。目睹这一幕的候本文心想:如果刘大爷也有一双翅膀,能飞着下山,该有多好。当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帮助刘大爷脱贫。
于是,几天后,候本文再次上门拜访,向刘大爷介绍了扶持贫困户发展阳山鸡养殖项目。候本文每个季度向他提供300只健康的鸡苗、喂鸡的稻谷和工具,每只鸡每个月给刘大爷10元的人工费,并免费教他养鸡的技术,让他养出健康的“飞峡鸡”。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合作,我们的‘飞峡鸡’飞出了阳山,飞进了大湾区市场。我去回访刘大爷,看见他变胖了一点,皮肤没有那么沧桑黝黑,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月收入也稳定在3000元。”候本文向大家讲着故事,脸上也浮现出笑容。
在黄埔区扶贫办的统筹协调下,候本文的超市打造了“基地+农户+电商”平台,为贫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开通了线上商城,每天将阳山的新鲜蔬果等农副产品送到广州。
“看到他们脱贫致富后的笑容,我也跟着高兴。这也是我想向大家分享的原因。”候本文说。
用“草根”语言讲身边事
在夏港街,候本文的超市并不大,但招牌上的“和”字却很显眼。
疫情期间,正是通过这一家小小的超市,他把山区困难户种的蔬菜、水果、鸡等农副产品,送到居家隔离的居民餐桌。
“以和为贵,‘消费扶贫’,是我正在做的事业。”候本文讲道,现在他走到哪里,都会戴着党徽,亮明身份。作为一名党员,他认为应该用宣讲这类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群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踏踏实实去做心系百姓的事情,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同。”候本文说,他希望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跟老百姓拉近距离。
在扶贫之外,候本文还想宣讲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的故事。
“不管是扶贫、垃圾分类还是文明创建,其实都是为了建设美好家园。”接下来,候本文打算多到几个社区了解情况,发掘并讲好更多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从故事中“飞入”百姓家,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美好家园的建设。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埔公英”:小故事讲明大道理
下一篇:
黄埔区举行物业服务企业结对共进品质提升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