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56期 > 创客资讯
加快校地合作 打造科创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9-09-20

    9月10日上午,清远高新区举行了“坚持创新引领,聚力入珠融湾——清远高新区校地共建平台启动仪式”,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工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同时启动。三大平台将力争五年内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

  启动仪式上还进行了入驻项目签约,华南师范大学的光电检测仪器团队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计划在清远成立公司,重点开展环境空气监测与纳米颗粒材料表征两个领域的检测技术及仪器产业化。”团队带头人韩鹏表示,通过项目实施,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助力清远加快“入珠融湾”。

  三大校地共建平台揭幕

  据悉,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是专注于新药创新创制的联合研究平台。华南理工大学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旨在推动科研成果从研发创新到产品再到市场的快速转化,建立一套从上游创新源头到下游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对接体系。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是集科技研发、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个平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将力争五年内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打造成为立足清远、辐射粤东粤西粤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加速器”。

  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表示,大湾区的3所高校与清远高新区共建平台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清远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清远市各部门将积极推动校地共建平台的发展,也希望高校把更多的资源向清远市、清远高新区倾斜。

  近年来,清远高新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深化校地合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与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推动科研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目前,全区建立国家级科技平台14个,省级科技平台44个,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续七年位居清远第一。

  “清远高新区将加大对三个科研平台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把工作做细做实,推动平台加快完善、高效运作。”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岐贤表示,清远高新区将坚持抓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带动区域科研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并通过对校地共建平台的探索,将三个平台打造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的平台,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促进清远“入珠融湾”。

  促进政校企三方对接

  加快清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要求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3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大学综合智力资源与园区优势资源相结合,打造联合开展产业共建、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的核心平台。

  清远市委常委、高新区(燕湖新区)党工委书记、清城区区委书记何国森表示,一直以来,清远高新区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新格局。清远高新区先后出台《清远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清远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十六条措施》《清远高新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政策,着力引进优秀项目团队,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致力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搭建最优的科研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解决后顾之忧。

  清远市副市长张帆表示,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搭建起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清远市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能够取高校人才、项目之长,补清远市产业、科技之短,促进政、校、企三方有效对接、合作共赢。

  “生产力促进中心将大力配合清远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配合清远高新区提质增效工作开展。”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陈金德表示,清远市处在环湾区的优势地位,紧邻广州,“希望三大平台发挥服务作用,持续不断创造成果,为清远进行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撑,为清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现场

  科研团队进驻完善产业链

  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在新揭幕的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韩鹏正在考虑新公司的名称。

  他的团队核心成员6人,全部为博士,其中3人有海外研究经历,毕业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华师大等多个学校,专业背景包括光学、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光电仪器等。团队成员先后研制成功“大气颗粒物浓度自动监测仪”等近十种光电检测仪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5项。

  韩鹏表示,团队计划在清远成立公司,重点开展环境空气监测与纳米颗粒材料表征两个领域的检测技术及仪器产业化,主要进行大气颗粒物监测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等开发。

  清远作为广东农业大市和旅游大市,团队会针对清远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客户定制分析仪开发。

  “以清远鸡养殖业为例,通过进行核心技术开发,团队可以设计出针对养殖基地颗粒物、各类气体的监测仪器。”韩鹏说,通过仪器监测,可以让基地负责人明确掌握养殖环境,及时调整养殖计划,保障鸡只的品质和健康。

  同时,对于清远市、高新区而言,团队出品的监测设备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这有助于当地政府了解与掌握企业排放情况,保护清远市的生态环境。

  “团队主要致力于监测仪器核心技术开发,并不从事相关产品的具体生产,这就需要清远高新区当地制造业企业进行配合。”韩鹏说,团队解决技术研发、系统集成问题,清远本地企业进行加工生产,“有助于清远市、清远高新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

  韩鹏还表示,在清远基地生产出的产品,在全省都是具备竞争力的,可以通过差异化发展的模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清远实现“入珠融湾”。

  ■纵深

  签下三大校地共建平台 以创新开启第三次创业

  从清远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把建设高新区视为第一次创业,升级国家高新区为二次创业,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则是第三次创业。在三次创业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核心关键是“创新”。

  去年,清远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达到101名,同比上升9名,增幅为全省第一。当年的科技成绩喜人:专利申请量2538件,同比增长11%;发明专利申请量718件,同比增长18%;专利授权量1527件,同比增长88%,发明专利授权94件,比上年同比增长109%。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11家省级工程中心、1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新型研发机构、14家市级工程中心,全年高企数量达到74家。

  近年来,清远高新区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抓手,优化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构建中小企业宜居、宜创、宜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有效集聚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为主导的高端型、精准型、专业型特色孵化平台,推动园区加快形成“科技+孵化”的协同发展机制,不遗余力打造具有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的创新创业载体。

  今年6月,经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三部委审核通过,清远高新区成为2019年广东3家获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开发区之一,成功获中央财政5000万元(预)资金支持。

  获得国家资金支持之后,高新区表示在2019—2020年,将安排不少于2亿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校地共建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引导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除了制定目标,高新区还出台科技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作为清远市乃至整个粤北地区的科技创新主阵地,近年来,清远高新区制定出台多项科技政策,进一步提升清远高新区科技创新水平。近日,2019年第一期高新区科技政策专项资金陆续到达了辖区企业的账户,清远高新区12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的专项资金达到了1386.57万元,系列政策有效为企业创新护航。

  高新区持续多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终于结出校地共建平台这一丰硕果实。

  随着三大平台的正式启动,一批企业将逐渐孵化成长,一批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清远高新区将成为立足清远、辐射粤东粤西粤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加速器”,加速助推清远实现“入珠融湾”。

  ■声音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

  地方与高校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新滋代表中山大学牵头签署了《双方共建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团队紧密的筹划建设与深入合作从此拉开了帷幕。今年8月,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正式建成。

  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成后,将为清远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业支撑,将进一步促进清远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全产业链的发展,为清远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注入强劲动力。

  孙冬柏表示:“通过加速地方资源、产业、资本与高校科研转化项目大融合、大发展,为清远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中医药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张明:

  校地通力合作 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

  去年年底,华南理工大学与清远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了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作为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华工鲜明特色的“企业对接—行业联合—区域辐射”产学研合作模式。

  清远比邻广州,目前正大力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正急需创新引领,而华工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支撑。“本次启动的3个平台,运营模式各不相同,但感受到清远未来发展潜力,”张明表示,“协同创新平台将以市场为主导,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通过校地通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清远加速高质量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卫华:

  全力建好研究院 助推清远创新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目前有4个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列为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是A+学科,化学、数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

  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6月,华师与清远市人民政府、清远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科技创新及教育合作协议》,三方共建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进一步提升华师产学研合作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同时,为清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入珠融湾”贡献重要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开启了华师与清远校地战略合作的新局面。华南师范大学将举全校之力,投入更多的科研资源、人才、技术等力量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助推清远创新发展。

  ■平台介绍

  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学与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于2019年8月正式建成,位于清远高新区天安智谷科技创新园,是专注于新药创新创制的联合研究平台。

  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立足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以创新药物研究为重点,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示范与推广,着力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陈新滋领衔主导,目前已有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广东省手性分子与药物发现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文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刘培庆等多个研发项目团队进驻。

  为推进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发展,由清远高新区利用国有资产设立事业单位作为中心运营主体,并成立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下设专家委员会等,致力于建设集新药研发实验、科技成果转化、新药项目孵化与引进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性科技创新平台。

  华工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华工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和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搭建的立足于粤东西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平台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旨在实现从研发创新到产品再到市场的快速转化,打破服务型科技创新单纯注重某个环节的局限性,建立一套从上游创新源头到下游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对接体系。

  平台围绕清远产业定位与布局,重点开展以新材料、大健康为主,涵盖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的“2+4”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创业投资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打造为华南理工大学对接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服务“华工人”的创新创业平台。

  华工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了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专家为主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平台的科研管理、团队项目评估、对外技术服务等决策工作。现已有5个项目团队入驻平台,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专家以及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共21人。

  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

  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由华南师范大学、清远市人民政府、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三方合作共建,是集科技研发、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研究院以华南师大(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为运营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清远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对研究院投资建设资金1亿元,并提供办公、实验、中试等场地支持。

  目前,研究院已引进基于热原子的微波传感技术产业化团队、特种光纤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团队、低生理低心理负荷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项目团队、光电检测仪研发项目团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团队、植物多糖和生长调节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团队等首批6个进驻项目。

消息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