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53期 > 创客资讯
我区启动穗港科技合作园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29

 

    勇立潮头敢争先,穗港合作创未来。8月28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穗港科技合作园核心区暨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启动活动。活动设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共有13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5个创新平台项目揭牌、18个产业和创新载体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523亿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勇,区领导孙学伟、李雪枝、冼银崧、毛松柏、符华胜、黄东、魏华、洪谦、陈智勇、邓奕中、牟治平、曹燕红、雷虎、贺璐璐、梁正华、崔幼文、赵同顺、周怡、郑卓文出席活动。

    继启动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之后,我区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找准坐标实施“湾区+”战略,在全方位推动穗港深度合作方面建立又一座重要里程碑,旨在以“一区一园”建设,深度融通粤港澳资源,以资源要素的高效对接,实现更高标准创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

    当天动工、揭牌和签约的项目,既包含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也涵盖众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研发项目。作为广州乃至广东经济重要的动力引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正逐渐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全力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挺起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脊梁。

    大湾区建设是港澳青年的黄金机会。由香港工业贸易署中小企业委员会、香港大学、亚洲青年智库、香港青年联会等香港产学研各界组成的香港代表团,由澳门教青局、经济局和青年创业创新培育筹备委员会组织的“青年创业创新培育计划”考察团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在当天活动的致辞中表示,香港大学将在我区落地进行产学研合作,我区为香港大学实现高校社会功能和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重要平台。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实现互利多赢、共同发展,对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合作中,香港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来推动我区科技研发力量和智力人才的集聚和交流,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流科研成果产业化生态圈。
"湾区+合作"再启新篇 ?穗港澳合作深度融通

    据介绍,穗港科技合作园我区与香港在云埔工业园片区共同规划的科技创新园区,计划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9.8公顷。合作园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氢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穗港各自优势,联合成立创投基金,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信贷、保险机制,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至2022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创新体系,集聚若干特色鲜明的优势创新机构和人才集群,形成带动穗港转型提升的新支点,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区、科技规则衔接示范区。

    建设“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今年5月,香港科技园有关负责人到我区发展情况,了解政策及相关配套,双方就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化两地合作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从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合作,在云埔工业园片区共建穗港科技合作园的设想。3个月后,穗港科技合作园的初期规划图和核心区计划浮出水面,数个选址于园区的穗港合资或利用港资的科技创新实体产业项目也纷纷亮相。

    穗港科技合作园区核心区于活动当天启动,是我区引入“港澳元素”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该核心区面积19.8公顷,由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开发,总投资额约95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实现年产值(营业收入)不低于120亿元。核心区重点引进发展智能机器人为核心主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聚焦于机器人研发、制造以及高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环节,实现工业上楼。主要针对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上下游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组装企业,打造中小规模企业高端智能制造聚集工坊;同时对接香港乃至全球创新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穗港科技合作,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当天动工的13个重大项目中,有7个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及云埔工业园片区,项目聚焦于穗港科技合作园主要发展的氢能源、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项目均为穗港合资企业或利用港资项目,我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港澳味道”日趋浓郁。

    氢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是穗港科技合作园聚焦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当天动工的湾区氢谷项目由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集团有限公司、雄川氢能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及香港社会资本成立湾区氢谷开发公司实施建设,总投资44.38亿元,预计营业收入约100亿元/年。湾区氢谷项目将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导向,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的科学发展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引进氢能产业核心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建设氢能产业集聚、研发设计、市场运营、检测检验、国际交流等“五个中心”。项目将同步组建湾区氢能产业基金,专项用于扶持优质氢能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创新型氢能企业落户我区,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穗港合资企业广州玛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也于当日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预计年产值约25亿元。项目将量产目前国际高端的五轴智能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引进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数控技术,并与自行研发的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应用于定制家具柔性生产线,打造成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智能家具制造装备示范基地。

    除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片区内的动工项目外,活动当天还有数个饱含“港澳元素”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项目揭牌或签约,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其中,具标志性的穗港澳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于活动当天签约落户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将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具备较强科研力量的粤港澳知名高校进行战略合作,采取“国际协同实验室”发展先导技术、“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发展工程技术的运行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光电子技术与系统、新能源、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6个重点领域,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成后将整合大约10所国际一流大学资源,聚集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每年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100名左右;每年创造具有竞争能力的重大技术20项以上,新增创新创业企业10家以上;为100家左右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原始创新引擎。

    全球华语媒体凤凰卫视的凤凰创新产业平台项目于活动现场签约落户。凤凰卫视将联合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等,发起凤凰创新产业联盟,共同搭建中小企业加速成长的孵化与战略服务平台,并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和孵化新媒体、内容产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助力面向未来的科技产业领跑者。此外,还将设立文化传媒平台,推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剧场演艺、会展论坛的落地,加速我区文化产业和事业的集群化发展。

    全面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也是我区服务港澳、汇聚人才的主攻战略。今年7月1日,我区率先出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10条”,为港澳青年在我区的创业启动、创新激励、平台建设、金融支持、办公补贴、实习就业、合作交流、生活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活动当天,我区揭牌设立两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为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持续完善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其中,位于科学城伴河路的香港青联广州创新创业基地以加强穗港创新协作、产业融合为核心建立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服务创新创业的实体化平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到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广州科学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部落项目以“澳门青年创新创业计划”为核心,以澳门青年、澳门本土企业,以及与澳门合资合作企业需求为导向,借助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的创新孵化体系,打造澳门、香港及海外青年来穗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京广协同创新中心破土动工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区核心区的重点项目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于活动当天破土动工,该项目由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北京、广州两大国企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借助广州开发区政策集成创新体系,打造区首个穗港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促进京穗港三地的科技、产业对接交流,为三地企业打通“南北通道”,搭建京广发展平台,高能对接港澳科技创新。项目将重点引入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以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为主产业的“摩天工坊”,打造集研发、设计、试生产、检测、制造、销售、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