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创业 这儿有“家”可依
发布时间:2019-08-16
为港澳青年项目提供“一对一”全方位服务、为会员提供三个月的免费办公场所使用、将45岁以下港澳青年人才创办的企业纳入区人才公寓分配范围……一年多前,天河区成立全省首个港澳青年之家,为港澳青年建立起来穗服务的第一站。如今,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已设立4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通过港澳青年服务港澳青年的创新模式,天河港澳青年之家累计服务接待港澳青年5000多人次,帮助65家港澳青年创办的企业落地广州,让来穗港澳青年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感觉。
案例聚焦
四个创新创业基地里
港澳青年服务港澳青年
“港澳青年之家对我创业路上的帮助非常全面,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坚实的支撑,让我真的有了家的感觉。”叶正乔是香港人,今年只有25岁的他已经有了两年的创业史,他创业的地点正是广州。
“加入港澳青年之家朋友圈,
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成本”
1994年,叶正乔在广州出生,年幼时跟随父母到香港生活,小学时回到广州。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到美国留学。2017年6月毕业后,经过半年的实习和摸索,2017年年底,他决定回广州创业。
“看到内地的双创环境特别好,我还是选择了回广州。”叶正乔说,彼时,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刚成立,而他正是凭借着《广州日报》对此事的报道而找到了这个特别的“家”。“当时我外婆看到报道跟我说起,我拿着报纸找到了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办公室,当时这里条件还比较简陋……而我成为第一个找上门来的港澳青年。”叶正乔说。
随后,在港澳青年之家的帮助下,叶正乔注册了公司,慢慢地,因为港澳青年之家这个“朋友圈”,他找到了创业方向,涉及的业务有服装及精工品牌、甜品咖啡店、青少年兴趣课程等。
叶正乔说,在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帮助下,他解决了前期大部分的困阻,大大降低了在内地创业的成本。此外,他还通过港澳青年之家这个平台得知并有幸参加了中大的双创课程,学习了很多创业相关的内容。
“之所以选择广州作为起点的原因有几个:广州是个很宜居的一线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创业成本较低,各种上下游资源充足,更适合初创企业的生存。在语言方面也是粤语为主,感觉很亲切。”叶正乔说。
“小学开办了港澳班,给我们解决了公立学位”
今年46岁的澳门人何显发笑称自己是再创业的“老青年”。“以前我在澳门开餐厅,在小区里做街坊生意。”后来,他将眼光转移到内地,从贸易起家。今年3月,借助在天河港澳青年之家认识的人脉和天河对港澳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他创立了悦行共享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进军共享电动车领域。今年首批近千辆共享电动车已在中山投放,市场反应热烈。
何显发一直非常看好内地。如今,在大湾区的11座城市中,除了在澳门有房子外,他还在广州南沙买了房。“如果没有来到内地创业,我们夫妻俩或许也能过着中产生活,但内地给了我们更多机会,我们心怀感激。”他说。
何显发说,广州吸引他的不只是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人才的服务更是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我的孩子刚好到了入读小学的年龄,广州一所小学今年开办了港澳班,给我们解决了一个公立学位!”
“这里好像大湾区的缩影,让港澳青年找到了双创之家”
“很多人都告诉我:这里的设计风格很香港很澳门,这就对了!源自香港的设计方案,来自南沙的地板材料,产自东莞的办公用品……让TIMETABLE好像大湾区的缩影,让港澳创业青年在这里找到一个双创之家。”在天河区东圃天银大厦26楼的联合办公空间里,来自香港的吴嘉惠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这位“90后”主导的TIMETABLE精品联合办公空间正式开业,研究生主修设计的他和4个同样来自香港的小伙伴承担起整个空间的设计工作。开业之时,这里就成为港澳青年之家创业基地。该基地主要面向港澳青年文创设计类创新创业项目,目前入驻团队(项目)达52个,100%属青年创业企业,其中港澳青年项目共13个。
“如今,我们的TIMETABLE咖啡成了天河区最受欢迎的网红咖啡,经常会有年轻人来打卡。”吴嘉惠说,在开业仅半年时间里,联合办公空间已入驻满,他正计划开设二期工程。因为搭建了港澳青年沟通的桥梁,年纪轻轻的他已成为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会员发展部部长,这里也成为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4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
位于华夏路26号的寰图·办公空间也是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该空间主要面向港澳青年服务类创新创业项目,成立以来共服务接待港澳青年超2000人次,曾有十几家港澳企业进驻。“我们的创办者是香港人。” 寰图(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大区事业部副总裁翟碧静表示,这里对符合青年之家会员的有资格的人士提供前期进驻支持,包括3个月办公空间使用等。此外,还为进驻者提供一站式精英增值服务,如人力资源服务、财税咨询与代理等。
在提供财税服务的企业中,港澳青年之家综合服务部副部长、香港创业青年、广州木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杨晓欣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办公室就在寰图·办公空间。她的公司专注为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股权重组等解决方案和建议。“今年3月,我们刚在香港开设了办事处。”杨晓欣说。而三年前,她和朋友开办的公司就是从广州出发,慢慢将生意做回了香港,成为联系两地的纽带。
消息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