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率先实现5G公交示范应用
发布时间:2019-08-09
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紧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发展趋势,大力推动综合交通数据化、智慧化,以“更便捷、更惠民、更绿色”的公交体系,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托管委会与珍宝巴士集团、中国电信、华为公司共建5G公交站场及智能公交项目的战略合作资源,我区率先运用5G智慧公交车载大数据实时监管平台技术,开通333路短线,成功打造全球第一条首次真正实现全线路、全车队、全运营时段、正常发班运营的5G常规公交线路。
通过5G智能网关对司机安全驾驶行为、司机健康状况、智能调度、客流、人脸识别、车载实时视频、车辆GIS信息、能源消耗、车辆机件及运行状态等数据进行统一、实时采集,实现“一张图、一个平台”对营运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管理,建立人(手机)、车(智能网关)、路(站场与站台设备)可相互短程感知和协同工作的系统,并衍生出精细化的管理及服务。
该线路全程7.6公里,双向设置11个公交站点,沿线布建5G基站13个, 全线配置“中国红”纯电动双层巴士10台,所有车辆5G网络全覆盖。下一步,该线路将实现全程串联科学城各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加速器、孵化器、区块链等高新集聚地,成为科学城5G智慧高新专线。
打造全市规模最大公交智慧产业园区。在建的黄埔智慧公交产业园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公交智慧产业园区之一。
产业园分为两期规划、建设,首期约8万平方米的新能源综合停车楼即将于今年8月底竣工,可实现800台纯电动公交车的停放、充电及1000台小汽车停放。项目二期将以5G智慧公交站场和智能公交项目等业态为主,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形成智慧公交产业上下游的集聚区。
产业园区内将建设5G营运车辆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基地、构建多类型的道路模拟测试进,推动自动驾驶公交落地应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区域自动驾驶的5G-V2X体系环境能够并网运行,形成自动驾驶产业建设合力,探索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模式下公交出行服务新生态。
以“高效便捷”为导向
积极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全面升级智慧交通。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造亮点,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思路,集中力量推进“1+7”平台和四大示范区的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区智慧交通系统总体规划成果,稳步推进智慧交通体系构建,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率,推动区域交通升级,促进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四片联动。
大力支持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在线仿真、智慧道路等智慧交通前沿领域的技术应用,培育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等智慧交通新兴产业,我区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测试车辆达到20余辆,获20张广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占全市8成以上,我区文远知行公司是继百度后国内单次参加路测车辆和拥有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最多的企业。同时,生物岛主要道路全部纳入我市智能网联汽车路测道路范围。
加快建设智能候车亭。区建设局牵头落实我区公共交通领域智能化工作,会同区交投集团选取区内重点道路路段开展智慧化候车亭改造,在全区范围内分批逐步推进,全面打造富有黄埔区特色的新型智能公交服务设施,整体提升我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智慧化水平,打造智能候车亭成为黄埔区智慧交通样板候车亭的对外示范窗口,助力我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建设。
目前已完成第一批香雪大道、开达路、科学大道等区内重点路段共62个候车亭智能化建设改造,近期将结合全区道路升级改造及区重大活动,开展第二批约50个智能化改造工作,逐步实现区内主干道全覆盖。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
加快形成绿色环保公交体系
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我区时提出“在全市率先全面采用纯电动公交车”的指示精神,全面开展公交车电动化工作,区建设局牵头制定区公共交通行业财政扶持方案,对投放我区正常运营且承诺在黄埔区运营时间不少于5年的新能源公交车进行绿色交通减排奖励。按照“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要求,大力推动纯电动公交车投放工作,2017年至今,全区投放数量超过1100辆,“中国红”车身已成为我区公交独特标识,闪亮“绿色黄埔”新名片。
同时,有轨电车1号(长岭居-萝岗)项目正在加快隧道、桥梁、停车场、区间路基和轨道等项目的施工工作,2019年将完成投资35000万元,有轨电车2号线(香雪-南岗)项目已完成政府采购发布中标公告,已完成前期研究投资200万元,预计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20000万元。
未来,我区规划12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221.3公里,地铁、国铁等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431.5公里,线网密度高达2.22公里/平方公里,将形成国际领先的现代有轨电车网络系统。
消息来源:黄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