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43期 > 热点话题
资本市场开启科创板
发布时间:2019-06-21

    从去年11月初的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板,短短200多天,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这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任务落地实施。
五方面新变化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科创板上市初期,各市场参与方特别是投资者要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一是发行方式改变后,如何平衡好注册制与把握上市公司质量这对关系,需要经过市场检验,这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势必带来退市这个“出口”更加常态化。二是市场化定价后,与现有IPO定价机制有本质区别,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三是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情形。四是科创企业本身由于技术迭代快、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需要投资者理性研判,更加关注信息披露。五是在试点初期,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这也可能引发一些市场风险。


首批企业两月内上市


  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表示,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将看到首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据介绍,截至6月13日,已有6家企业过会,分别是微芯生物、天准科技、安集科技、福光股份、华兴源创、睿创微纳。6月11日,首批过会的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3家公司提交了注册申请,并同步更新了招股书注册稿,这意味着科创板发行注册程序正式启动。对此,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
  北京理工大学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冀表示,科创板正式开板能够有力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有助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第三批科创基金获批


  科创板正式开板同日,第三批科创板基金也正式获批。据介绍,第三批获批的科创基金均为三年封闭式基金,涉及银华、博时、中金、大成、建信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具备资质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参与投资科创板股票之外,普通投资者还可借道科创板基金,把握创新企业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成果。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参与科创板投资,能够更好地服务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挖掘真正代表新经济增长的优质标的,改善科创企业融资环境,从而为实体经济改革添力。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梁浩表示,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科创板投资显性门槛有“50万元、24个月投资经验”,但其隐性门槛也不容忽视,科创板突破了现有以盈利为基础的上市审核体制,采取注册制、允许尚未盈利企业上市、市价发行、放宽涨跌幅限制、允许退市等机制,且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企业,无论是主营业务研究还是公司估值定价,均对投资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来源:经济日报)


热议


  科创板的进程之所以这么快,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大力扶持科创企业的决心,体现出借助科创板来助推整个社会创新步伐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因此无论是监管的问询速度还是发行人的反馈速度,都大大提速。这是市场化带来的便利条件,也折射了透明化审核流程的科学与高效。
  ——博时基金资深研究员齐宁
  
  此前大家诟病中国主板市场大起大落,是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是个散户市场。在筹备新三板的时候,对个人投资者设计了500万的准入门槛,在将散户排除出去的同时,也导致了新三板的流动性枯竭。所以现在的50万是吸取了这两方面的教训后的一个折中方案。这样既能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外,同时又能保证未来科创板不会因为缺少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而丧失流动性,重蹈新三板流动性枯竭的覆辙。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科创板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很多制度的探索都是全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周全的政策设计,有利于把控风险和保证市场的平稳,也为科创板的稳健推出做足了铺垫。作为注册制的试点工程,科创板的建设重点在于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机制,在夯实信息‘充分、一致、可理解性’的基础上,让市场去做判断。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国权  
   (综合媒体报道)

数说


“221”  
科创板从提出到落地,用时221天
  2018年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传来消息,科创板正式开板。
  这就是“科创板速度”!
  
“4”
4位重量级“大咖”现场揭牌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上海市市长应勇共同宣布科创板正式开板。
  除了这4位“大咖”,中央财办、中央网信办、中央军民融合办,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最高法、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工信部、司法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国税总局、银保监会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板仪式。
“6”
6家企业已经过会
  截至6月13日,已经有6家企业过会。它们分别是微芯生物、天准科技、安集科技、福光股份、华兴源创以及睿创微纳。
  6月1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首批过会的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准科技3家公司提交了注册申请,并同步更新了招股书注册稿,这意味着科创板发行注册程序正式启动。
  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
  
“122”
122家科创板上市申请已受理
  截至6月13日,共有122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其中,先后有102家进入审核问询流程,21家通过问询的企业获准上会,其中6家企业已经过会。
  按科创板的主题分类,目前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相关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6大类别,分别为52家、29家、18家、16家、2家和5家。
  看到没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几乎占据一半数量,非常符合科创板的定位。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最重大的改革举措之一,诞生伊始便被寄予厚望。今天科创板开板,也意味着这块“试验田”开始启动。

关键词


一、“定位”
  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包容”
  此次科创板的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之前的多项市场预期都得以落地,上市条件更具包容性。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三、“适当”
  科创板要求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的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并参与证券交易满24个月。未满足适当性要求的投资者,可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
  
四、“分工”
  上交所负责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审核时限原则上为6个月;而证监会负责科创板股票发行注册。在上交所审核通过后,将审核意见及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报送证监会履行注册程序。
  
五、“跟投”
  科创板试行保荐人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允许发行人的保荐机构依法设立的相关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的其他相关子公司,参与该次发行战略配售,并设置一定的锁定期。
  这一制度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比如中小投资人的定价能力比较弱等特点。

六、“退市”
  在程序方面,其中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科创板没有回头路”,也就是说,从科创板退市的公司,不可能再次登陆科创板。此外,科创板不适用证券法关于暂停上市的规定,应当退市的直接终止上市。
  
七、“创新”
  此次科创板变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一是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也就是指在竞价交易结束后,投资者通过收盘定价委托,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二是放宽涨跌幅限制,将科创板股票的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此外,为尽快形成合理价格,新股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三是调整单笔申报数量,科创板不再要求单笔申报数量为100股及其整倍数。对于市价订单和限价订单,规定单笔申报数量应不小于200股,每笔申报可以1股为单位递增。市价订单单笔申报最大数量为5万股,限价订单单笔申报最大数量为10万股。

“从0到1”的历史性一步
经济日报评论员

  新时代对资本市场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启科创板正当其时,不仅可以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还能够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比如,在发行制度上,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发行上市,提高制度“包容性”;在发行定价上,由定价制度改为询价制度,体现市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打破行政审批思维,更加强调信息披露全面、真实、完整;在退市制度上,建立“最严”退市制度标准,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新开辟的“实验田”,科创板如何稳妥、有效地完成资本市场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转变;如何让金融改革的目标心无旁骛指向服务科技创新;如何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减少不必要行政干预;如何提高违法成本,不让股市乱象在科创板重现等,这些关键制度的改革探索,既需要一个逐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也需要市场各方理性包容、共同呵护。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科创板一定会行稳致远,为中国资本市场美好明天注脚。
消息来源:黄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