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要素集聚,创新枢纽加速成型
发布时间:2019-05-31
此次集中动工的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城市更新改造等领域,将汇聚强大势能,引领湾区创新源强势崛起,勾勒出幸福黄埔的美丽新画卷。
深耕广州开发区十余载的益海嘉里集团,在西区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其新投资项目益海嘉里湾区新制造基地项目当天开建。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计划建设90万吨/年的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40万吨/年的小包装食用油项目、40万吨/年特种油脂项目、大米项目、巧克力项目、中央厨房项目、冷链物流、塑料包材、消费者体验馆等项目。益海嘉里将依托该项目在适当时机成立华南区域生产管理总部,管理益海嘉里集团在当地及附近区域有关企业的生产运营,后续将计划在区内设置益海嘉里大湾区总部。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达233亿元,将助推西区产业竞争力提升。
穗港创新创业中心项目位于西区,是西区首批旧厂改造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约3.9亿元,将建设由企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及配套组成的商业办公综合体,实现低效旧厂转型升级,为培育创新创业企业提供高端孵化服务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科技园项目将按照科技创新、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的规划定位,以研发孵化、综合配套为产业方向,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创意”为主题、以“互动”为平台、以“生态”为摇篮的创新型生态办公综合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到园区创新创业。
此外,本次动工的项目也不乏科技创新综合体项目,包括鱼珠湾海丝创新中心、丝路新贸易创新中心、湾区科创走廊1号、大湾区科创走廊新光谱等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湾区科创走廊1号项目,其位于在建地铁7号线二期姬堂地铁口旁,正处于今年4月份广州市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现场会会场、全市推广城市更新“大沙模式”所在范围。大沙街在短短半年时间,拆除违法建筑25万平方米,清理“散乱污”企业99家及其他经营户183家,收回69宗地块,总占地面积1050多亩,形成征地拆迁“姬堂经验”、“横沙经验”。湾区科创走廊1号项目总投资额约32亿元,原“散乱污”和闲置低效用地将摇身转变为集城市购物中心、大型精品百货店、大型专业店、大型休闲服务网点、星级宾馆、商务会所、总部办公、居住配套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成为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鲜活样本。
据了解,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发展愿景的召唤下,我区在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频频发力,构建多个穗港澳资源交汇合作平台,面向全球集聚科技、产业、人才等高端核心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领跑“最先一公里”。
根据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中新广州知识城列入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知识产权综改试验等5个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广州高新区扩容等32个项目纳入省、市实施意见。我区紧紧把握机遇,与港澳开展全方位合作及资源对接,组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半导体产业联盟、区块链联盟、人工智能联盟等。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高校开展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设立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据介绍,我区围绕“世界知识城、湾区创新源、国际人才港”目标,牢牢把握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增强空中互联、产业互动、政策互通,打造大湾区框架下的“四区四中心”,即建设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建设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建设黄埔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岛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高端产业项目荟萃,创新活力迸发
纵览此次动工的项目,既有不少科技创新综合体项目,也有众多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项目含金量高,显示我区不断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全力提升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加速区域发展动能转换。
位于丰乐北产业园的广州卡斯马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由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麦格纳集团与广汽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当天动工的广州卡斯马热成型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冲压车间,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热成型生产线和激光切割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更好的配套服务周边主机厂的新项目开发。项目预计于2020年8月份建成投产,建成后卡斯马公司每年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0亿元。
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是我区引进的500强老牌合资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力变压器和配变干式变压器。当天动工的西门子智能变压器项目是该公司进一步迈向“智造”新台阶的项目。项目总投资3.58亿元,将打造干式变压器数字化智能工厂,主要生产40MVA/35kv及以下的干式变压器,预计达产产值12亿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雪松金融中心项目。雪松控股是广州本土培育的千亿级民营企业,2018年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之列,填补了广州本土民营企业在该榜单上的空白。2017年雪松控股进驻我区并设立企业总部。当天动工的是雪松控股在该区设立的第二总部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30亿元,将打造集商务办公、旅游休闲、精品购物于一体的园林式城市综合体。
当天动工的广东省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是生命与健康产业的“重磅项目”。项目总投资3.85亿元,将建设干细胞临床前测试实验平台,提升扩展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新药创制孵化基地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大平台的能力与水平,为生命与健康产业和科技创新提供共享服务。
提升民生温度,构建优质生活圈
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生态圈离不开一流的高端配套支撑。我区坚持产业与民生配套并重,用“绣花功夫”持续完善高端配套,疏通区内外大交通,推动资源交汇大融通,以智慧创新城区重塑区域新经济地理空间,释放更多民生温度,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民生、市政项目也是当天集中动工的“重头戏”之一,项目共计11个,涵盖国际邮轮城、高端医院、地铁轨道交通和枢纽、市政交通路网等类别。
在医疗配套方面,此次动工的广州万达国际医院由万达集团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合作开发。项目位于长岭居片区,总投资约50亿元,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力争正式运营五年内获得国际JCI认证。广州万达国际医院将全面引进UPMC先进医疗管理,携手为患者提供先进医疗服务和高质高效的护理,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最优秀的医疗体系,打造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医院新品牌。
在地铁轨道交通建设方面,除了打通西区地铁轨道动脉的地铁五号线东延段工程外,还动工建设地铁七号线二期工程。该线路全长21.9公里,其中我区辖内19.8公里,共设1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8座,停车场1座。地铁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完善,将串联起我区和广州多个重要功能区,有效实现区域之间的快速连接,极大改善周边民生和商务出行条件,进一步发挥重要功能区的辐射及聚合作用。
在市政交通路网方面,除动工新建、升级改造西区隔墙南路、碧华街、广保大道北段等道路外,还包括长岭居市政道路配套工程、科学城隧道等的开建,共涉及约20条城市道路,将全面对道路、桥涵、隧道、给排水、电力、照明、绿化景观、行人指路系统等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全要素提升。通过强化内部联络和对外交往,不断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的交通布局,为逐梦湾区的“追梦人”开辟出“高速路”。
黄埔国际邮轮城项目位于黄埔老港码头,总投资约150亿元,计划建设1个8万吨邮轮泊位、1个3万吨客运泊位及其他客滚、水巴、游艇等泊位,同时在满足邮轮、游船、游艇等港口功能的基础上,以邮轮航站楼为主体,结合周边相邻地块建设集港口服务、商业综合配套、商务会议、酒店公寓、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功能布局的立体化综合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高端邮轮城。
值得关注的是,黄埔国际邮轮城项目是黄埔港迈向“港城融合”、打造港城一体化空间的重点项目,也是黄埔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的重要部署。据了解,黄埔老港区重点开发中小型邮轮、珠江游艇旅游服务,与南沙国际大型邮轮港错位发展,将形成广州邮轮母港的“一城两极”。
观察
西区,转型升级再出发
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在广州开发区西区全面启动,停摆十年以上的西区穗港客运码头即将重启,西区将纳入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西区,这片广州开发区的发祥地,正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积聚动能再出发。
近年来,香港“再工业化”呼声日益高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然而,面临土地不足、成本高企等“紧约束”,香港“再工业化”需要向粤港澳大湾区要空间。不少规划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可以和珠三角合力打造产业园,将后端某些工序放在产业园,或者和珠三角城市合作,打造“飞地经济”。
如今,随着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全面启动,香港异地“再工业化”不再是一个设想,而有了现实的注脚。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广州开发区西区?笔者认为,广州开发区西区规划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与西区的三大优势密不可分:
一是与香港长期合作关系密切。广州开发区内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外资项目就是港资项目。从1984年6月至2018年5月,共有2132家港资企业对广州开发区进行投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90亿美元。开发区西区建有穗港客运码头,曾拥有直达香港尖沙咀的固定航线。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开始,西区陆续引入以屈臣氏、电讯盈科、李锦记、京信通信、港华燃气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港资企业,为广州开发区引领广州率先实现工业化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西区工业基础深厚。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工业经济主战场,先进制造业发达,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7600亿元,占广州市四成以上,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工业企业年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广州开发区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将为香港异地“再工业化”创造肥沃的土壤。
三是土地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作为广州最早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区域,近两年广州开发区工业用地陆续届满使用期限,可收储的到期用地及闲置低效用地共计156公顷。西区正在按照功能、空间、产业、交通、品质“五位一体”的思路进行整体提升,有利于香港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孵化,成为香港再工业化的大湾区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西区也有强烈的转型升级再出发的愿望。近年来,西区作为广州开发区的发祥地、起步区,出现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西区一些龙头企业把高附加值的研发、销售环节迁出西区;一些工业企业转型动力不足、增长放缓;西区城区老化,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亟待优化升级……“老西区”亟待注入“强心针”。通过穗港合作推动“智造业”发展,正是西区下一步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全市科技创新和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也是最早引进港资和技术的重要区域,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有利于老港口、老园区焕发新动力,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背景下,在“穗港智造合作”这个极佳的突破方向上,在穗港亲密无间的协同努力下,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一定能为大湾区增添一颗闪耀的明珠,为西区的美好未来开创一条康庄大道!
消息来源:黄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