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州为大湾区提速
发布时间:2019-05-24
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5月17日,一支由10辆纯电动5G双层巴士组成的车队,从广州黄埔区大观路缓缓出发,象征着全球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线路、全车队、全运营时段、正常发班运营的5G常规公交线路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继4月中旬拨通粤港澳大湾区第一通5G电话后,又一5G应用创新场景实质性落地。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一道,构成了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矩阵”,并为广州经济增长赋予了新动能:
一季度,广州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8.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2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23%。
科技创新力量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依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七项建设任务之首。其中,广州的大院、大所、大装置“家底”雄厚。
5月6日,广州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两份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广州明珠科学园。这意味着广州又将迎来一座“科学城”,它将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
目前,广州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一批研发能力突出的大院大所,有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在穗工作的诺奖获得者7人、“两院”院士98人;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加紧筹建,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等加速布局。
在空间载体上,通过打造“三城、一区、十三节点”,推进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建设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健康城等十三节点,串珠成链支撑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湾区经济迸发新活力。广州助力,一个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球技术变革的世界级湾区正茁壮成长。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开办企业年内将可压减至2.5天内,个体工商户还可“微信办照”……14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新政,推出40项举措,持续改善广州市场准入环境,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营商环境已成为广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实践。今年4月,广州正式进入营商环境2.0改革阶段,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环节,提出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10大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打造新时代营商环境的“广州样本”。
“从一名创业者的角度,我认为广州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创业环境。包容、办事效率高,也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邹鸿志表示,广州的营商环境对于初创企业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广州为企业创造了怎样的营商环境?正大集团旗下万客隆(广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信波深有感触。“自接洽之初,越秀区即为集团安排了专人服务,”张信波提到,从为正大争取高位支持,再到协调新零售板块的智能柜与售餐机铺点问题、甄选办公场地、落实奖励政策等服务,越秀区为企业打造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如沐春风、信心经营”。
《规划纲要》中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发挥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如今,站在营商环境2.0的新起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广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为企业“提速”,解放生产力,从而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认为,现在是广州最好的时代,也是在广州投资、奋斗、扎根的最好时代,“希望更多人来广州、来大湾区抢抓机遇。”
消息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