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 新政落地 小微企业 收大红包
发布时间:2019-04-04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直击企业的痛点和难点,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落实个税优惠基础上,针对企业减税降费,明确今年减税降费将达2万亿元规模。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是2019年减税降费的“先手棋”,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形成积极的社会预期,促进“六稳”具有重要作用。
新政更具普惠性
新政更具普惠性,不仅放宽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至10万元,还放宽了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提高年应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标准。此外,进一步放宽了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
一系列政策突出“三加力”,增加相关优惠税种、实行减半再减半优惠政策和叠加享受优惠政策。比如,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免税标准提高的同时,最高可以按50%比例减征6个地方税种和2个附加。“通过以上‘三加力’,这次新政更彰显了实质性减税。”蔡自力强调。
“数据显示,调整后优惠政策将覆盖95%以上的纳税企业,其中98%为民营企业。此次减税政策实施期限暂定三年,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整体减税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不折不扣抓落实
国家税务总局及时出台了“4+1”系列征管文件,即同步出台了4个税收征管配套公告和1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综合性抓总文件,明确了重点任务,细化了落实要求。
此外,各地税务部门正在迅速组织开展针对纳税人的培训辅导,做到点对点精准滴灌和百分百全覆盖,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充分享受减免税优惠。
减税效果究竟如何衡量?加强减税政策统计核算分析,成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环节。据悉,税务总局已制发减税政策统计核算工作方案,从统一各层级、各地区、各税种、各政策的统计核算口径开始,建立包括申报数据采集、审核校验、汇总上报、核算分析等在内的自上而下、整齐划一、清清爽爽的统计核算分析体系,为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减税降费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简化申报流程
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离不开便利高效的征管服务保障。“税务部门从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的角度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简化申报流程、提高办税效率的举措,力求以更多的办税便利促进纳税人更好享受政策红利。”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副司长于耀财表示,这次普惠性政策的普适性便利主要体现为“三个无需”和“三个自动”。
据介绍,“三个无需”是指凡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均无需任何审批流程、无需任何核查手续、无需任何证明资料,只要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即可享受。“三个自动”则是指凡采用电子申报的方式,只要纳税人项目填写完整,系统就可以自动帮助享受减免税优惠,包括自动识别纳税人是否可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自动计算纳税人的可减免税金额,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
“考虑到小微企业通常缺少会计人才,为了帮助它们有效获得减税红利,通过优化纳税服务的方式,自动帮助小微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一系列举措充分考虑到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以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方式,使小微企业便利地获得税收优惠,促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李旭红说。
消息来源:区税务局